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班級團體輔導活動方案設計的理論基礎•

 

 

腦力激盪術在團體輔導之應用(下載DOC檔)

一、前言:                                 

        若問人為何能思考?那無疑是拜頭頂這個「圓顱」之賜,然而它內含的結構與作用是如此的複雜,從古至今,人類仍持續想盡辦法,欲探究其全貌。因為,根據維也納大學康士坦丁•梵•艾克諾摩博士之估算,人類的腦神經元有95以上處於未使用狀態,換句話說,我們常人最多只運用了55%以下的腦內資源,即便是發明相對論的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其所開發使用的腦內資源亦不超過10(研智潛能開發機構,2003)。由此可見,大腦蘊藏無限寶藏與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並加以開啟、使用,並可留下更多的智慧結晶造福後代,像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與東方聖人孔子,就是最佳的證明。

        而在一些開發腦力的方法中,腦力激盪術算是較普遍為眾人所熟知與運用。尤其是它的使用原則之一:不批評;更是,十分適合用來改善這些受限於教育僵化體制下,所培養出慣於將問題視為二分法,非對即錯,創意消失殆近的青少年。再者,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此時期正值身、心發展急遽變化的衝突期,社會心理學家Erickson,認為此階段的青少年正面臨自我認同的危機,也十分渴望同儕的支持(黃慧真,1993)。是故,從事輔導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正視學生之需求,透過團體輔導的實施,充份鼓勵自由發表想法,藉由同儕間彼此互相腦力激盪,不僅促使產生多元化的想法,令人拓寬視野;更能學習相互尊重,接納自己的想法與欣賞別人的見解。另外,就教師立場來看則能更廣泛了解青少年的想法,及時發現其困擾與挫折,方能給予最適切的協助與輔導。

綜合上述原因,筆者以為腦力激盪術應用於團體輔導,有其一定價值與重要性。茲就腦力激盪術的定義、心理學基礎、實施之相關注意規則、步驟、使用時機、相關方案設計示例與應用於團體輔導的效用等,擬說明如下:

二、腦力激盪術的定義:

       一般人面對問題,思考脈絡習慣於一步接一步往前推的直線邏輯思考藉由逐步推演來辨別方法的對錯,進而解決問題,此種思考方式謂之垂直思考法。而愛德華˙狄波諾博士(Edward de Bono所創水平思考法則是以不可思議的跳躍方式,探索組合各種不同構想的可能性,其特色是不連續的、發散的,創意思考即以此為出發點。(引自陳一郎,2003)

        而所們所熟知的腦力激盪術即為創意思考的方法之一,它乃為美國奧思朋博士(Dr.Alex F.Osborn)1938年首先發明應用。其意義為「指一群人共同運用腦力,作創造性思考,在短暫的時間內,對某一項問題的解決,提出大量購想的技巧」(引自吳明雄,2002)。另外,有趣的是腦力激盪術(Brainstorming)在希臘字中意為精神病患者的頭腦,可見只要脫離常人思考模式的軌道,很容易被認定不正常。幸運地,隨著時代的演變,人類逐漸發現自己的設限,乃迫使其嘗試打破原來僵化的舊思維,朝向以更多向度、多方面的角度來看待並解決問題。是故,將腦力激盪術加以運用至教學中,正是符合時代需求。

三、腦力激盪術的心理學基礎:

       腦力激盪術看似簡單易於運用,其時不然,運用此法的教師,若不明其背後所含的心理學意義,便無法傳遞出真正的精神,達到教學的目的。是故,以下筆者僅就其心理學基礎加以簡述:

()創造心理學:

        雖然自人類有意識以來即不斷在應用心理學,然而「心理學」這個名詞,卻是在本世紀才開始流行,逐漸被認定成一門專業的行為科學。其普遍性已涵蓋各個學術領域,現有的心理學支派多達二十五種以上,創造心理學即為當中一個(李德高,民81)

         創造心理學是指研究具有創造力者心理活動的一個過程,進而利用人們心理活動的動機誘發出創造的智力,換言之,其主旨乃在運用心理學的技巧,將個人內在創造性的潛能加以誘發,俾使能得到更適當的發展。而將此原理運用在教學上,謂之為創造教學活動,腦力激盪術是創造教學策略之一。藉由運用腦力激盪術可使每一位學生在群體中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想像力,因之亦能刺激他人的想像力(李德高,民81)

        除了創造心理學強調開發腦內蘊藏的無限潛能外,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豪爾•迦迦(Howard Gardner)1983年所提出的多元智慧論,企圖打破以往對人類智慧的刻板印象,廣受美國教育界之迴響,值得我們加以探究。

()多元智慧論:

       古人所謂「十年寒窗無人知,一舉成名天下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偏執於IQ的表現,早已隨時代的變遷、人類探索自我能力的增強而朝向對多元能力表現的重視,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迦納博士更是提出了具體的多元智慧論,將人類所擁有能力概括分為七項智慧-1.語文2.邏輯-數學3.空間-肢體4.動覺5.音樂6.人際7.內省等智慧。(湯瑪斯•阿姆斯壯,1997)

        而且,多元智慧論裡提到每個人其實都擁有這七項智慧,只是個人因對於此七項智慧的統合運作方法不同,表現出來的程度才有深、淺之分。倘若能給予適當的鼓勵、充實和引導,每個人都有能力發展到一個適當的水準。因此,透過適當的學習策略,即能將智慧在自然學習環境的操作過程中突顯、展現出來。腦力激盪術是語文智慧中教學方法之一,在腦力激盪的過程中,可以把學生的口頭想法蒐集起來,寫在黑板或投影片上,可以自由討論任何事情。這個方法可以給予所有有獨特想法的學生特別的表現機會(湯瑪斯•阿姆斯壯,1997)

 明白了腦力激盪術的一些心理學基礎,相信教師更能掌握要素,將之有效運用於教學中。

四、腦力激盪術實施的相關注意規則:

            腦力激盪術雖然被民主社會中的團體所廣泛使用以做為解決問題高度成功率法,但輔導教師若將之運用於團體輔導教學活動時,仍應先向學生介紹腦力激盪術的要義,並且教師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項實施原則:

1.請兩位學生做紀錄:為了避免討論的問題有時過於複雜,提供意見的人非常多,說話也快,教師無法一一記住,討論進行時,可請兩位學生(人數可視需要而調整)幫忙在黑板記錄同學所發表的想法。其中也可以使用錄音機來加以輔助。

2.討論問題之前,教師應先將問題向全班宣佈,讓大家有機會做準備,每個人可先思考。討論開始,教師將問題再敘述一次。

3.不允許有任何批評:任何人的意見應該在自由無礙的情況下表達出來,思想是純建議性及擺在團體面前,誰也不能對他人的意見做評量。過程中,若有人犯規,教師應加以提醒。

4.即使是一些令大家感到無知或是無意義的意見也要接納,再多的意見也不能拒絕,有時被人們認為無意義的意見,經過討論後可能變成解決問題最有利的條件。

5.鼓勵每位學生多發表意見,當發表意見時便會運用腦之功能,許多時候那個好的主意就是從那些古怪意見衍生出來的。

6.記得意見多了會發現意見與意見中有些相關性,從那些相關性的條件,會產生一些獨特有效的主意,因之問題得以解決。

7. 腦力激盪教學活動對於主意的「量」比「質」重要,量越多所包括的問題範圍越廣,教師不應期盼一個人的意見可以有效而正確的解答一個問題。

8.歡迎學生「搭便車」,對於前一位所發表的意見加以補充(但不可批評),使那個意見更有意義。

9.最後對於某些主意予以評量,使所有主意能結合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最能實現解決問題的答案。在此,所謂的評量和前述活動進行中不准批評有些不同。因為,討論到最後,許多問題不再只是代表某一個人的意見或觀念,多數意見經他人補充過成為一個組合性的新問題。對問題提出批評或評判不會對任何人有傷害,即使某一項意見被拒絕,那也是多數人的意見之組合體,已不再是當時某一人單獨的意見了。

            以上是關於運用腦力激盪術在團體輔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的一些規則,當然教師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也可以視當時的課堂情境,隨機運用一些輔導技巧,來引導學生。

五、腦力激盪術的實施步驟:

        前面已就腦力激盪術實施時應注意的相關規則,做了詳細的條列說明。在

此,就其實施步驟簡述如下:

(). 選舉紀錄:人數(2),或可視需要而定。負責紀錄的人應:1.字體清

         晰、整潔。2.有摘取要點的能力。主席則由教師擔任。

().教師公佈討論的問題或則是請全班事先票選欲解決問題的主題。

().活動開始進行:教師提醒學生遵守及運用下列原則發言

       1. 不可批評任何人的任何發言。

    2. 發言數量不限,重量不重質,越多越好。

    3. 越神奇的發言(創意)越好。

    4. 別人發言過的意見,歡迎搭便車,不要不好意思。

().活動進行中,並請紀錄將"發言"寫在黑板上。

().等大家把意見全表達完畢,歸類彙整相似意見,並逐項批評討論各項提

       議。記得,不要輕易放棄荒誕的的構想,有時經過一些活用與轉換後,它

         反而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進行表決,決定問題的辦法。

上述方式屬於全班共同討論方式,當然也可先分小組討論,之後各組派代表上台利用投影片呈現小組的腦力激盪成果。另外,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適時運用方法,啟動思想列車,例如先拋磚引玉,提供暗示。再者,發言過程若有犯規時,宜把規則再次宣示。最後,記得營造愉快的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在的環境中,自由發表是很重要的喔!

六、腦力激盪術的使用時機與相關方案設計示例:

        經由上述說明腦力激盪術的使用原則後,我們比較可以清楚地了解,輔導教師可以適時加以運用到:例如引導學生如何激發創意、發揮想像力、增加面對問題時的解決能力等方面的相關教學活動。

   以下為筆者參考康軒文教事業的輔導活動設計而改編的方案舉隅:

主題名稱

腦內大革命

適用年級

國二上

適用人數

35

設計參考

輔導活動課本(康軒版)第三冊第十一單元、改編

編製者

陳雅怡

單元時間

45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方面

1.能了解創意思考的特色

2.能知道腦力激盪術的基本原則

二、情意方面

3.學習勇於表達自我的想法

4.能接納自己並欣賞別人

三、技能方面

5.能了解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性與有用資源

6.能表現腦力激盪術的討論方式

11能明白創意思考的四項特色

21能遵守腦力激盪術的基本原則

31能分享自我的想法

41能接納他人不同的想法

51能回答活動之問題

61能運用腦力激盪術的基本原則與同學互動。

 

活動內容

時間

教具

 

 

 

 

 

 

 

11

31

 

 

 

 

21

31

41

61

 

 

 

 

 

 

 

 

 

 

 

51

61

 

 

 

 

一、準備活動

1.教師事先準備一幅上半身的人相畫。

2.小白板數個、白板筆數支。

3.準備十題關於日常生活所可能發生的行為或情形的題目。

4.依先前分組座位先入坐。

二、暖身活動-「猜猜我是誰」

1.教師拿出一幅上半身的人相畫,請學生說說看,畫中人物年紀大約多少;或性別為何?可自由發表想法。

2.教師說明,我們每個人的看法有差異,乃因想像力所致。而想像力也是創意的表現之一。

二、發展活動--- ()「讓腦筋轉個彎」

1.教師說明:腦力激盪是提升創意思考的一種方式,現在讓我們實際體驗一下腦力激盪的過程是如何激發創意。

2.教師簡述腦力激盪術的原則。

3.公佈討論主題「筆的聯想-除了用來書寫,它還有哪些用途?」。

4.採小組討論方式,時限5分鐘。

5.各組將討論結果寫於小白板上。

6.各組輪流派代表分享、說明結果

7.教師說明創意思考「多、變、奇、精」的特性,並引導學生觀察各組討論結果在此四項特色中表現的差異。

8.教師歸納:了解創意思考的特色,將更能把自己如何啟發自我的創意。

()創意G0G0G0

1.教師說明:創意雖天馬行空,但若和生活結何,常能發揮意外效果。

2.教師事先準備的十題關於日常生活所可能發生的行為或情形。

3.採分組比賽方式,各組依序選題作答。

4.每組至多答二題,答案不完整可保留再被選答。

5.念完題目10秒內即應作答,否則視同放棄

6.教師對於得分較高的組及有特殊創意答案

的同學予以鼓勵。

7.教師歸納:同學的創意都很不錯,加以運用在生活中,可以讓自己成為生活大贏家!

三、教師總結:人的潛能無限,適當運用一些方法,會激發更多的靈感,幫助自己解除困難喔!

 

 

 

 

 

 

 

5’

 

 

 

 

 

 

 

 

15’

 

 

 

 

 

 

 

 

 

 

 

 

 

 

20’

 

 

 

 

 

 

 

 

 

5’

 

 

 

 

 

 

 

 

一幅上半身的人相畫

 

 

 

 

 

 

 

 

 

 

小白板數個、

白板筆數支

 

 

十個題目

 

 

 

 

 

 

 

七、腦力激盪術應用於團體輔導的效用:

人乃屬於高度社會性的動物,藉由跟團體互動、在團體中觀察與學習,可加速促進其朝向自我探索、自我認識,乃至於自我實現的境地。是故,透過團體方式進行腦力激盪,結合二者之優點以解決問題,其所產生的效益良多,筆者參考吳宏華先生(64),之觀點並加入個人論述,茲約略歸納以下十點:

1.減少在團體內對權威之依賴:因為想法沒有對、錯之分,有時候看似越荒謬的意見越具創意。如此,也能減低渴望從少數人口中得到正確答案的需要。

2.增進每一個團體成員的參與機會:基本只要你有說話的能力,即可自由表達,沒有優先順序之分。對於在團體中處於較被動、沉默的角色,此法或許有達到鼓勵、增強其參與作用。

3.增進個人在極度競爭、壓力、威脅,或評估作用之團體內的安全感:每個人只要負責提出想法,不會有受批評之虞;甚至能搭乘便車,承接前面的人所發表之意見,加以補充,使意見更為具體、有意義。在這樣的方式運作之下,團體成員感受到的將是更自由開放、接納的團體氣氛,自然安全感也隨之提升。

4.在短時間內提供思想的最大輸出:腦力激盪是創意思考方法中之一,而創意思考的功能多是由右腦所主宰,對習慣使用左手從事活動者,這部份能力的開發是比慣於使用右手從事活動的常人有機會開發的更多。因而,隨著活動進行,增長使用右腦的能力,並且思考能力一經觸發,思路愈見流暢,自是有源源不絕的點子接踵而出。

5.使個人思想獲得能見度:俗語說:「天才與白痴僅只一線之隔」。這句話告訴我們,凡事都可能來自主觀的界定。其實一個創意,最初就只是個想法,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獨一無二,才謂之創意),是後來經發揚光大或人類高度接受、讚許,方被界定為價值不菲的曠世論點。所以每個人的思想都是極富潛力的,應該被鼓勵,類似透過腦力激盪等方式,自由自在地表達出來。

6.改善團體內社會化之境界─發展更大的「團體意識」:一個團體猶如一個小型社會,團體成員彼此間的互動方式可謂來自於平日在社會中與人互動之縮影,其中免不了夾帶個人的一些限制。然而,腦力激盪這種自由、不設限、不批評的方式,讓個人有機會學習到當心胸放寬,放下心中的防衛,團體所催化出的力量,竟是如此之大。

7.過程比較好隨意、好玩、有趣及刺激:因為要在越短時間搜集越多想法,時間的壓力讓活動進行顯得刺激。而且,當有些荒誕不堪的想法,被脫口而出時,勢必引來團體成員的哄堂大笑。大笑之餘,亦覺有趣、好玩,滿足思想任遨遊、無遠弗屆之樂。

8.促進「非正式」的氣氛而減少緊張及矛盾:若問上臺報告與私下聊天哪一種最另人放鬆,答案不講自明。此乃因人之思維早已把像上臺報告這類的行為,歸為正式場合的活動,期許自己要表現最完美一面,當然有壓力。反之,聊天容易予人隨意、非正式活動的放鬆感覺,個人可儘情分享、交流觀點;此與腦力激盪的特質甚為相似。

9.減少思考建立過程中,消極「次團體」產生的可能性:當想法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時,自然對自己和別人比較不易有負面評價,投入團體的程度方面,其正向、積極的行為表現將遠高於消極、冷漠的態度。

10.促進個人在交互行為中自我試探及自我瞭解的機會:透過團體中彼此想法的交流,可拓寬個人的視野與思考範疇,讓自己有機會從更多角度來看待的問題,免於坐困愁城,繞在自我設限的死胡同裡,很難走出來。

    由上述的效用我們可知,腦力激盪術的功能本身看似不大或有深度不夠之虞,然其結合團體所產生的效果與後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此即為其應用之價值。

八、結語: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是否曾自問要將孩子們帶往哪個方向走?當思及此問題,就得回歸於社會脈絡中去尋找與省思所處階段個人的真正需求,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很難完全脫離群體,不受影響。

        而現今是個逐漸強調多元智慧的時代,早已不是提倡IQ領導一切(湯瑪斯•阿姆斯壯,1997),每個人皆有其獨特的潛能與存在的價值,端看是否有幸能被啟發?是故,讓孩子透過團體互動方式,儘情釋放其多樣貌、多元化、多向度的思考觀點,他們將更深具信心,隨之潛能亦被啟發更多。如此一來,自我生命的價值亦可被具體突顯出來,就不致於因感覺不到生命的重心而放逐自己,進而造成家庭、社會的問題。所以,將腦力激盪術應用於團體輔導已是時勢所趨,教師可嘗試多加善用,必是學子之福!

九、參考書目:

    李德高(81):創造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吳武典(82):團體輔導手冊。台北市:心理。

    莎莉•溫德寇絲•歐芡;戴安娜•巴巴利亞(82)。發展心理學。(黃慧真

           譯)。台北市:桂冠。

    湯瑪斯•阿姆斯壯(87)。經營多元智慧。(李平譯)。台北市:遠流。

           (原著出版年:1994)

    吳宏華(64):「團體動力」與「腦力激盪術」之心理學基礎。輔導月刊

            1139

    吳明雄(89/12/04)腦力激盪術 民國92811日,取自

            http://www.ccda.org.tw/cerative1/t

    陳一郎(2003/07/08)問題解決與創意思考民國92811日,取自

http//www.id.mit.edu.tw/new page 4.htm

研智潛能開發機構:http://www.tbetter.com.tw/subzone/sub2.htm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