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俄羅斯方塊


活動名稱:超級俄羅斯方塊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96級 李佳諭

主題名稱

超級俄羅斯方塊

適用對象

國一學生

適用人數

35

編制人員

李佳諭

編製日期

2005.12

單元時間

45分鐘

教學方法

遊戲、分組活動、分享討論、老師講述

設計依據

人生活在人際關係中,人際需求是人類基本的社會需求。青少年時期的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欲達成自我認同,自我肯定與肯定別人是必要的要素。青少年時期非常重視與同伴的關係,因此希望藉由本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自我與人際關係的議題。(詳見附錄)

教學資源

活動單一(九宮格紙片)、活動單二(9*15正方形格子單)、剪刀、膠水

膠帶、俄羅斯方塊範例

教材分析

教學方法是藉由玩遊戲的活動,以俄羅斯方塊遊戲的過程,引導學生們思考自我與人際的關係。活動中,學生們自製的俄羅斯方塊,象徵著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學生們拼組俄羅斯方塊的過程,象徵著與別人的互動、人際關係的建立。希望藉由具體的事物,讓學生對抽象的自我與人際關係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

學生分析

國一的學生剛離開小學,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無論個人與人際關係,都必須有重新的認識與自我調整。國一也是學生們從兒童期進入青少年期的階段,因此對自我的認識、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際關係的探討與建立,為學生們重要的任務。

教學目標

 

 

 

一、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二、讓學生覺察自我概念並進而自我肯定

三、引導學生探討人際關係的議題

四、引導學生探討人際互動的過程

教 學 活 動

時間

備註

一、準備活動

1.老師開場

  a.老師說明今天輔導活動的主題與所要探討的議題。

指導語:「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大家有沒有玩過俄羅斯方塊呢?這個活動就是要藉由玩俄羅斯方塊的方法,讓大家一起探討人際關係的議題─自己與別人的關係。」

b.分組

  將全般分成四組(每組人數盡量平均),並讓同組的人坐在一起。

2.製作自我風格的俄羅斯方塊

  a.發下活動單一(九宮格狀的紙片)

  b.開始製作屬於我的俄羅斯方塊

活動單一為九宮格狀的紙片,每位同學拿到後,開始剪剪貼貼,

將九個正方形排列成自己喜歡的圖形。注意事項:正方形重新組

時,九個正方形可以重疊,也可以展開。重疊時,正方形要與

另一正方形完全重疊,展開時,每一個正方形的至少一個邊要與

另一個正方形的邊相疊合。

    指導語:「同學們拿到九宮格後,可以用剪刀和膠帶將這九個正方形重新排列,組合成自己喜歡的圖形,九個正方形可以有重疊的部分、有展開的部分。要注意的是,正方形重疊時,一個正方形要與另一個完全重疊,正方形排列展開的時候,每一個正方形的至少一個邊要與另外一個正方形的邊相黏合,也就是正方形的角度不能旋轉。(拿出幾個範例並在黑板上畫出正確與不正確的做法)

二、發展活動

1.決戰俄羅斯方塊

  a.發下活動單二(9*15正方形格子)

  b.小組開始拼俄羅斯方塊

    每組一份活動單二,小組人員將剛才每個人製作好的俄羅斯方塊拼在一起,以活動單九個正方形的一邊為底將俄羅斯方塊往上疊,依照俄羅斯方塊遊戲的方法,盡量將一排一排填滿,以能填滿最多排的方式去排列組合。

指導語:「我們要開始玩俄羅斯方塊囉!每組都拿到一張9*15正方形格子的大紙張,接下來,每組將剛才大家製作的俄羅斯方塊拼在一起,拼在大紙張上,

然後以九個格子的那一邊為底往上疊,按照玩俄羅斯方塊的方法,盡量將每一排填滿,以能填滿最多排的方式去排列組合。現在開始拼囉!」

2.誰是俄羅斯之王

  等大家拼一拼完成後,請四組算出自己的完整填滿的方

塊總共有幾條,最多條的組別即是贏家。

3.贏家秘笈

  請贏的那一組分享,在拼方塊的過程中發生的事情,例

如:如何決定怎麼拼、討論方式、團體成員互動等情形。

三、綜合活動

1.俄羅斯方塊的啟發

  請同學分享活動過程中,是否帶給自己一些啟發?希望藉由俄羅斯方塊組合的意義,引導同學們思考人際關係的議題─自我與他人的關係與互動。

2.珠璣之語

  老師爲這個活動及同學們的分享討論做一個總結。

指導語:「同學們,由這個小小的俄羅斯方塊的遊戲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大的道理唷!我們每個人做出來的方塊都是不一樣的,這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風格。有些人的方塊是完全展開的、有些人的方塊有重疊的部分,這就像有些人是完全開放自己的,而有些人在人際關係上可能還有尚未拓展的部分,當然,並不一定你的方塊有重疊就表示你有尚未開發的部分,我們只是以遊戲的方式來象徵自我與人際關係。然而,當方塊與方塊結合時,就像我們與別人相處,有稜有角,總是有很密合的地方,但是也會有一些無論如何就是無法填補的漏洞。方塊間的結合能填滿越多排,象徵著因為彼此的合作與互補,讓團體的作用能夠發揮最大且最完整的力量。因此,我們要先充分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特色與性質,然後在人際互動的過程中,思考如何去與別人互動、如何去與別人相配合。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覺得和別人的方塊合不起來都是自己的錯,都是自己的方塊長得太奇怪、或是哪裡該多哪裡該少,其實,就是因為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方塊,我們的遊戲才會好玩、才有挑戰性,相同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麼的不一樣,所以生命才會如此有趣喔!」

 

 

2’

 

 

 

3’

 

 

2’

8’

 

 

 

 

 

 

 

 

 

 

2’

10’

 

 

 

 

 

 

 

 

3’

 

 

5’

 

 

10’

 

 

 

5’

 

 

 

 

 

 

 

 

 

 

 

 

 

 

 

 

活動單一

剪刀

膠帶

 

 

 

 

 

 

 

 

 

活動單二

膠水

 

 

 

 

 

 

 

 

 

 

 

 

 

 

附件:

【活動單一】

 

 

 

 

 

 

 

 

 

 

 

 

                              

 

 

 

 

 

 

 

【俄羅斯方塊範例】

  

 

 

【活動單二】

 

 

 

 

 

 

 

 

 

 

 

 

 

 

 

 

 

 

 

 

 

 

 

 

 

 

 

 

 

 

 

 

 

 

 

 

 

 

 

 

 

 

 

 

 

 

 

 

 

 

 

 

 

 

 

 

 

 

 

 

 

 

 

 

 

 

 

 

 

 

 

 

 

 

 

 

 

 

 

 

 

 

 

 

 

 

 

 

 

 

 

 

 

 

 

 

 

 

 

 

 

 

 

 

 

 

 

 

 

 

 

 

 

 

 

 

 

 

 

 

 

 

 

 

 

 

 

 

 

 

 

 

 

 

 

 

 

 

 

 

 

 

 

 

 

 

 

 

 

 

 

附錄:

方案設計之理論基礎

一、前言

國中一年級是學生是從兒童期邁向青少年期的階段,剛從國小畢業,進入新的環境,正要開始學習許多新事物,並且與週遭的同學們建立友善的關係。此階段是孩子漸漸邁向成熟的時期,因此,老師需要扮演從旁協助與引導的角色,讓學生能夠建立正向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此設計方案希望藉由輔導活動的進行,增進學生對自我與人際關係的認識。

 

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人不能夠離開群體而獨立生活,我們活在人際關係中。從人一出生開始,就和父母、兄弟姊妹等家人有密切的關係;開始上學後,漸漸發展與同學們、老師的關係;出社會工作後,和同事、上司、朋友們的關係也佔生活中重要的地位。因為有這些人際關係,我們的生命變的更豐富、更有意義,生命中的很多成長、苦樂都由此而生,因此,人際關係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

    人際關係滿足了人類的基本需求。人際需求理論主張一中關係是否開始、建立或維持,全賴雙方所符合的人際需求程度。心理學家William Schutz指出三種我們都需要的人際需求:愛、歸屬、和控制。愛的需求反映出一個人表達和接受愛的慾望、歸屬的需求是希望存在於別人團體中的慾望、控制的需求是希望成功地影響週遭的人與事的慾望。經由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我們常常顯露出當下的人際需求,人際需求理論爲我們解釋了許多人際行為(曾瑞真•曾玲珉譯,民85)

    人際關係除了滿足我們的社會性需求外,也有許多其他功能:促進自我了解與發展自我概念、促進個人成長、苦樂與共並提供協助、促進身心健康等(黃惠惠,民85)。每個人的自我了解有部分來自自省,另外的來源是他人,別人就像鏡子一樣,當我們與他人互動時,可以從別人的反應與回饋中,發展出更清晰的自我概念。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與朋友在一起,多聽多看多學習,必定能促進個人成長。我們的生命,如果有人可以與我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那麼心靈因為這些朋友而更豐富。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個人的生理與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寂寞、疏離會導致心理疾病,反之,積極、支持的人際關係能使人感到安全、愉悅,而成為快樂、健康的人。      

 

三、青少年的自我與人際關係

心理學家Erikson認為個體的人生發展可分為八個階段,而各個階段都有其發展的社會期望,個體就在此期望中成長與發展。任何人都在其人生發展階段中遭遇到緊張與衝突,每個發展階段的緊張與衝突稱為「心理社會危機」。在此危機中個人會遭遇到危險和機會,如果個人能發展新的技巧來面對危險並掌握有利的機會,個體就有正面的良好成長,否則就有負面的不良成長。在人生的八個發展階段中,青少年期正處於自我辨別、認識和認定時期,此發展過程正是「自我統整」對「角色混淆」的危機時期(賴保禎等著,民88)

青少年欲渡過發展危機進而邁向自我統整,自我肯定是必備的條件。自我肯定行為是指:在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前提下,達成自己想要的。其基本信念是你的意見、想法、感受與別人同樣有價值、同樣重要。要照顧自己的需求、慾望,同時也要照顧別人的,它絕不是不顧一切的去得到想要的。它包含了三個互相關聯的領域:肯定自己、肯定別人、和肯定我們(黃惠惠,民85)

青少年時期的典型特徵是,與父母的關係漸遠,而非常在意和重視與同伴的關係。正經歷生理快速改變的青少年,和具有相同經歷的人在一起,會覺得自在。懷疑成人的標準又需要父母指引的青少年,會轉而尋求朋友的勸告,由於後者本身和他們處境相同,因此較能理解、同情他們。「試探」新價值觀的青少年,可以同伴為對象嘗試他們的想法,較不必害怕受到恥笑或否決。同伴團體是感情、同情和諒解的來源之一;是一個試驗的場所;是個人尋求自主、獨立的一個支持所在。因此青少年喜歡和同伴在一起(黃慧真譯,民87)

 

四、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

    欲讓學生了解自我與人際的關係,本輔導活動以許多理論依據為基礎,並希望以輕鬆活潑的教學方式,藉由玩遊戲的活動,讓學生們在遊戲的過程中,能夠有深刻的啟發。藉由遊戲的象徵意義,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自我與人際關係的議題,達成領悟與成長的目的。

    青少年是進入人們所能及的最高認知發展層次,對於這個以抽象思考為特徵的層次,Piaget稱之為「形式運思期」。達到形式運思期給了青少年操弄或運作訊息的一種新方式,他們不再受限於對現實現地具體事物的思考,他們已能處理抽象概念、測試假設,並看出各種可能性(黃慧真譯,民87)。因此,本輔導活動以具體的玩遊戲方式,由象徵的手法來比喻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使學生們能夠類推進而領悟,對於此發展階段的青少年而言是適用的。

    輔導是一種柔性的引導,它並不像一般只強調知識傳授的教學,因此,輔導活動比一般的教學方式充滿著更多的彈性與多樣化。遊戲是孩子們最自然的一種自我表現方式,遊戲治療即根據此事實,給兒童們這樣的機會,讓他們表現出自己的感覺和問題。在非指導性的遊戲治療治療過程中,治療者的角色也不是完全被動的,他可以說是此過程中的催化劑,幫助案主了解自己的情感、態度,並認識自身問題癥結的所在(程小危、黃惠玲,民73)。因此,本輔導活動的方案即是希望藉由非指導性的遊戲方式,來達成教學的目的。

 

五、結語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是其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任務。身為一位輔導教師,除了熟悉青少年發展議題外,也必須依其自身所學與實際經驗,設計出適合此階段學生的輔導活動,藉由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成長。青少年期是成長過程中,一段極不穩定的時期,輔導老師須對學生有更多的關懷與重視,讓學生們能夠順利且快樂的渡過這個變動的時期。

 

 

參考書目:

黃慧真譯(87)。發展心理學(New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sis , by Diane E.Papalia & Sally Wendkos Olds)。台北:桂冠。

黃惠惠(85)。自我與人際溝通。台北:張老師。

曾瑞真、曾玲珉譯(85)。人際關係與溝通(Inter-actus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7 th ed. , by Rudolph F. Verderber & Kathleen S. Verderber)。台北:揚智。

程小危、黃惠玲(73)。兒童遊戲治療。台北:張老師。

賴保禎等(88)。青少年心理學。台北: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