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不同-性別角色定位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96級 徐維仁
主題名稱 |
男女大不同- 性別角色定位 |
適用年級 |
國/高中 |
適用人數 |
35人 |
|||
完搞日期 |
94/1/11 |
帶領日期 |
|
單元時間 |
45分鐘 |
|||
編製人員 |
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96級乙班 徐維仁 |
|||||||
教學目標 |
1. 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兩性 2. 協助學生糾正有關兩性不合理的觀念 3.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
|||||||
教學方法 |
歌曲應用、影片欣賞、腦力激盪、團體活動、討論。 |
|||||||
教學資源 |
筆記型電腦,音樂(仍然是要闖)滾石出品,cd player,影片(舞動人生) 出品: Working Title Films |
|||||||
設計依據 |
理論依據: 個體對於性別角色及其行為的信念與態度,與社會化歷程中文化及社會期許是密切相關的,然後形成一種固定的刻板印象及看法,以就是性別刻板印象.心理學家lawrence Kohlberg認為當孩童接納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標籤後,會試圖使自己的行為符合自我的性別標籤,性別刻版化的歷程就開始.應用”學習金字塔中”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主動的去思考關於兩性.幫助學生更了解性別,衝擊學生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導引學生正確的看待兩性.(請見附錄)
|
|||||||
教材參照 |
自編 |
|||||||
教材分析 |
一、暖身活動: 藉由輕鬆刺激的遊戲,把學生的情緒帶起來.引發學生說出兩性具有哪些特質,了解學生對兩性社會教色的看法.在強勁音樂的帶動下,讓學生high到最高點.
二、主題活動: 此目標活動的用意在於,引導學生從顛覆傳統性別教色的電影中,來探討兩性的角色.挑戰學生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不再局限於傳統觀念的的巣咎.重新定位兩性的角色,讓他們知道男性也可以很女性化,女性也可以很男性化.不被社會的不合理的價值觀所束縛,勇敢的做自己.不必因為自己不像”男人”而產生罪惡感,不因自己是女人而低聲下氣,壓抑自己. 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接受所謂的”不男不女”,不在歧視他們,更不必害怕.這是他們的個性,一種自我的展現,他們並不奇怪.
三、結束活動: 透過荷蘭有關”男人必須做家務”的立法,激發學生去思考為何有此立法,鼓勵學生嘗試對任何有關兩性的議題做思考,讓他們了解到這些觀念究竟合不合理.讓學生知道時代已經不一樣了,原有不合理的觀念將會被改變. |
|||||||
學生分析 |
由於時代不斷的變換,現今的社會女性主義抬頭,女女平等已成為將來社會的趨勢.有些國家,比如荷蘭已經立法規定,夫妻必須共同分擔家務.對於兩性的平等發展又邁出了一大步. 台灣是一個民主開放的國家,女性不斷爭取與男性平等的地位.只是傳統的思考模式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學校也沒有關於兩性的課,而且學生比較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他們也將會深深被前人的想法所影響,並不能真正的去反思,去了解兩性. 所以,在青少年期引導學生對於兩性的思考,對現今社會上對兩性的看法做反思,將有助於他們更了解兩性,將刻板印象對預學生的影響減到最低,並且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引領學生走在時代的尖端. |
|||||||
教 學 活 動 |
時間 |
備註 |
||||||
一、準備活動--佔位子囉!!! |
7分鐘 |
準備活動 |
||||||
活動目標:藉由歌曲的播放以及槍椅子遊戲的過程中,寫出他們認為兩性應該具有哪些特質,了解學生對兩性的刻板印象. |
||||||||
【指導語】各位同學我們這個遊戲很簡單,但音樂播放的時候大家圍著椅子移動,當音樂結束後,儘快找到椅子坐下,如果搶不到,就要在黑板上寫出一個男生及一個女生的會具有的特質. 1. 講班上分成5組 2. 歌曲播放,每組輪流隨著音樂饒椅子走動.當音樂停止後,學生必須馬上搶到椅子坐下.搶不到的學生,就必須在黑班上寫出自己認為男性及女性應具有的特質各一個. |
1分鐘
6分鐘
|
準備器材:CD、CD PLAYER、 椅子 |
||||||
二、發展活動--深度電影院 |
30分鐘 |
目標活動 |
||||||
活動目標:藉由顛覆傳統觀念的電影,引導學生來探討兩性.挑戰學生就有的觀念,重新正確認識兩性. |
||||||||
【指導語】各位同學,剛剛的遊戲是不是很刺激.那我們現在就來個靜態的活動,看電影.. 這是一部男孩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持去學芭蕾的影片,大家可以去思索為何男孩為何有這種比較不同男生會有的行為. 1. 播放影片 2. 結束后,學生將觀後小小的心得寫在紙上 3. 針對電影討論 |
1分鐘
10分鐘 7分鐘 12分鐘
|
準備器材:影片(舞動人生)、活動單(附件一) |
||||||
三、綜合活動--告訴我為甚麼 |
10分鐘 |
結束活動 |
||||||
活動目標:改變學生對於兩性原有的思考模式,不再盲從傳統社會的想法 |
||||||||
1. 講述荷蘭的立法 2. 填單子,思考為何荷蘭立法如此 3. 分享 4. 結語,並發放回饋單。 【結語】各位同學,經過剛剛三個活動之後,你們是否對兩性角色的認識時候更深一層了呢.其實我們不需要刻意表現出你是男生或女生,因為這並沒有對錯.我們並不是在傷害別人或做傷天害理的詩,我們是在做自己. 相信同學可以嘗試去思考現今社會上一些對於兩性的看法是否合理,做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勇敢活出自己也接受他人的差異,不必再受不合理的觀念所束縛. |
2分鐘 2分鐘 5分鐘 1分鐘
|
準備器材:
回饋單 (附件二) |
*附件
(附件一)活動單
1. 您覺得男孩可不可以去學習芭蕾?
2. 你認為劇中的男孩為何會那麼想去學習芭蕾呢?
3. 您認為男孩學習了芭蕾會對這個世界或其他事物有任何不良的影響嗎?
(附件二)回饋單
團體輔導「男女大不同──性別角色定位」課程意見回饋表
感謝您參與「男女大不同──性別角色定位」課程,請您協助完成以下回饋表,以提供課程調整與改進之意見,謝謝。本表採暱名方式,請放心填答。
非常符合 很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非常不符合
1.我更了解兩性。 □ □ □ □ □
其他建議或想法:
2.單元活動啟發了您。 □ □ □ □ □
其他建議或想法:
3.我很滿意課程中的氣氛。 □ □ □ □ □
其他建議或想法:
4.我很滿意活動的時間安排。 □ □ □ □ □
其他建議或想法:
5.我覺得帶領者能懂我想表達的。 □ □ □ □ □
其他建議或想法:
6.在活動中我感到被尊重。 □ □ □ □ □
其他建議或想法:
7.整體而言,這堂課的感覺很好。 □ □ □ □ □
其他建議或想法:
在這堂「男女大不同──性別角色定位」課程中,我感到最有收穫的是:
在這堂「男女大不同──性別角色定位」課程中,我想建議或可以改善的地方:
*附錄
(一) 性別刻板印象
對大多數人來說,男性化特質這個詞通常會和能力、工具性、活力等字眼有關,而女性化特質則會和溫暖、善表達、養育性等字眼相結合。這些語彙反映了社會中性別角色的標準(及個體要表現出符合其生物學上性的動機、行為、價值觀等),而典型的標準包括了男性的工具性(instrumental)角色,強調個體是果斷、獨立、進取、能力及目標導向的。而女性的角色標準則為表達性(expressive),認為個體應協調合作性高、仁慈的、養育性的,並且對他人的需求敏感。從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研究的確發現男女兩性存在著不同的性別特質,即使在跨文化的研究中,仍然可以發現男女兩性這些特質上所表現的差別,如與男性有關的描述語有「冒險的」、「強壯的」等,而女性則為「多愁善感的」和「順從的」等特質的描述。
有關性別特質的描述,反映了個體對於性別角色及其行為的信念與態度,這與社會化歷程中文化及社會期許是密切相關的,然後形成一種固定的、刻板的看法及印象,以就是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 這樣的刻板印象,在性別概念形成的初始就已經建立了,例如,一歲八個月到二歲左右的幼兒會區分穿裙子的人是女性。由於性別刻板印象與社會、文化密切有關,所以性別的刻板印象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文化的變遷而改變,事實上這也是對傳統以來的刻板印象提出質疑與反省。這種轉變提醒我們性別特質或許在傳統的男性與女性兩者的劃分中,並不是那麼絕對的,所以如果將原先作為性別差異的特質拿來作為解釋個別差異的個體行為,也許會更為恰當。
(二) 性別角色的學習
1.性別刻版化(sex
typing):
是教養男孩與女孩成為公認適合他們性別的行為的過程。 人們認為女性應該是被動、依賴的,而男性則應該是主動與獨立。甚至初生的嬰兒
的父母因性別不同而給予不同的標貼(labeling)。他們描述女嬰比男嬰柔軟、脆弱、嬌小、輪廓好、笨拙、注意力不集中、漂亮、細緻;男嬰則比女嬰堅硬、協調、
警覺、倔強及強壯。但他們的生理特徵並無差異,父母眼中男女嬰孩的不同,完全是 "標貼"造成的。男女學齡前到了四歲時,已顯出明顯的性別差異,而男孩對性別的認
同比女孩子的發展來得完全。
2.模仿:
經由觀察並模仿成人或其他"示範者"(models)的行為,經由耳濡目染,習得
女性化或男性化的行為。由於絕大多數男人在孩子醒著的時候並不在家,男孩子的模仿學習常是從電視或閱讀中學習,男孩子的性別角色強調不能做什麼,如不能模仿
母親或其他女性的行為,女孩子則傾向學習到應該做什麼。其他的示範者如祖父母 、朋友、媒體和教科書。
3.防衛性認同(defensive identification):
男孩子認同並模仿父親的行為以解決"伊底帕斯情結",經由模仿學習父親,他能夠象徵性地與母親維持關係,也用不著懼
怕父親。女孩因沒有閹割恐懼,但以"安娜利奇認同"(anaclitic identification)
來解釋,女孩一方面又愛又依賴母親,一方面又怕失去這種連結,所以促使她認同
母親。男同性戀的形成是因認同的對象由父親轉為母親而造成,他也認同母親的性對象選擇,通常是母親比父親更具支配性,或父親比較懦弱畏縮。女性同性戀者
是由於認同父親所致,小女孩否認她不具陰莖,因此扮演男性的角色,並將女性 視為合適的性對象。
4.增強作用(reinforcement):
父母用獎懲的手段來強化,以塑造認可的行為, 如不同的玩具,不同的衣服。父母對男孩加的壓力大過對女孩的,他們會很反對
"女性化"的行為如擦口紅或女性打扮,但他們對女兒的"男性化"行為較少反對,因為感覺上做個男性比較好。
5.自我社會化(self-socialization):
心理學家Lawrence Kohlberg 認為當孩童
接納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標籤後,會試圖使自己的行為符合自我的性別標籤,性別刻版化的歷程就開始。他們選擇的活動、態度和價值觀會反映他們的性別取向。
(三) 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由上圖可清楚看出,位於金字塔頂端,學習效果最差的是排行第一的聽講,其學習保存率只有百分之五。其次為閱讀,學習效果是百分之十;接著是視聽的學習方式,效果為百分之二十。就算是透過示範與展示的教學方式,效果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因為從第一項至第四項的學習方式都是被動式的,學生的參與度非常低,所以學習的保存率都無法超過百分之三十。
而從第五項的小組討論開始,學習效果提昇至百分之五十;如果再透過實作與演練,效果更可提升至百分之七十五。除了親手操作之外,如果學生有機會或是有能力將所學消化吸收後再轉教給別人,學習的保存率更可高達百分之九十。第五項至第七項的學習方式,大幅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與主動性,所以學習的效果逐項遞增。學生的參與度越高、主動性越強,學習的效果就越好。
參考文獻
1.梁彩玲(民93)。從九年一貫課程談溝通式教學法。白沙人文社會學報,創刊號
2.團體輔導工作資訊網【http://guidance.heart.net.tw/】
3. 國立中央大學教學網【http://webclass.ncu.edu.tw/~wang024/chap4/ch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