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親子衝突解決

 


活動名稱: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親子衝突解決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97級  沈玉婷

 

主題名稱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親子衝突解決

適用對象

國中二年級

適用人數

36

教材參照

自編

編製日期

2006/12/23

單元時間

45*2=90

教學方法

繪製家庭動物園、小組討論、影片播放、學習單、角色扮演、課程教授

帶領日期

******

編製人員

97乙沈玉婷

教學目標

一、了解「家庭」的概念。

二、了解親子衝突的定義。

三、懂得判斷親子衝突發生的原因。

四、能夠在衝突發生的時候冷靜地思考。

五、能夠在親子衝突發生前利用我訊息

 

設計依據

透過Emery認為所有的衝突的深層意義即在爭取權力或爭取親密。親子衝突尤其是發生於孩子欲爭取自主而父母欲擴展權力時產生的界限衝突,且社會控制論者認為,父母自子女一出生即握有對子女物質與情感支持的控制權。因此,不論孩子在那一個階段,他們在情感與物質方面仍然十分依賴父母的支援。所以,父母對他們依舊掌握相當大的權力。如果父母欲以此權力做為控制孩子的手段,則親子衝突也就無可避免。故透過「我訊息」的方式來改變親子衝突中的緊張關係,是本活動設計的重點。

教學資源

單槍投影機、筆記型電腦、影片《哆拉A夢》、8K圖畫紙、12色彩色筆6盒、我訊息學習單

教材分析

透過繪製家庭動物園的活動,讓學生認知到家庭成員的角色地位,也了解其他家庭的相處方式與自己的家庭有何異同。並透過看影片的方式,將親子衝突的議題引出,利用學習單練習「我訊息」的方式,讓學生能了解在親子衝突的過程中如何運用「我訊息」來化解衝突。

學生分析

此方案適用於國中二年級的學生,此時的學生正處於Erikson發展八階段中的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時期。此時正摸索著自己在家庭與社會中的定位,雖對自己已有初步了解,卻依然懵懂。且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指出,在十一歲以後兒童的認知發展將達到形成運思的階段,因此,青少年已開始會運用如同成人般抽象思考的思維方式,同時,他們也會重新思考與父母的關係,並高度需求獨立自主。此時父母如果不能明白青少年在認知發展上的轉變,親子間就容易因不平等的關係以及不一致的需求而產生衝突。

 

 

教 學 活 動

時間

 

 

單元一、我的家庭真可愛

一、準備活動

    1.教師說明上課主題為「親子衝突」,同時,將「親子衝突」四個字以板書寫在黑板上,並建立上課默契(教師說:大白鯊,同學說:閉嘴巴),接著帶同學練習默契直到學生熟悉。

指導語:各位同學,今天我們的活動主題就是親子衝突 

(同時在黑板上寫下書)。在活動開始之前,老師想先跟大家建立一個小小的默契,待會兒進行活動的時候,當你們聽到老師說:「大~~~」的時候,你們就要看向老師這邊並回答:「閉~~~」,這樣瞭解嗎?請你們和我一起練習。

    2.教師視教室桌椅排列情況而定,將學生分為六組,每組六人。

    3.說明計分板的用處。

指導語:黑板上有一個計分板,每一個代表一個組別,假如接下來的活動有同學發表意見,那麼他所屬的那組便可獲得一個磁鐵,活動結束後,得到最多磁鐵的組別,老師會給予獎勵喔!

二、發展活動

   ()家庭動物園

    1.教師發下8K圖畫紙,一人一張;發下彩色筆,一組一盒。

    2.請學生將自己的家庭想像成為動物園,針對自己家族成員(包括自己),每一個成員都是一隻動物,根據家人的互動方式與角色地位,讓學生畫下自己的家庭動物園,並在動物的旁邊標上名字與在家庭裡的地位。

指導語:現在各位同學手上都有一張圖畫紙,每組都有一盒彩色鉛筆。老師現在要大家將自己的家庭,想像成為一個動物園,然後將自己的家人,包括你/妳自己,也想像成動物。根據自己家人平常在家裡的互動,還有所表現出來的家庭地位,畫成一張你/妳自己的家庭動物園。記住要在旁邊寫上這隻動物代表的是誰,寫上名字與跟自己的關係。例如,你覺得爸爸在家裡總是表現出很嚴肅,像一隻很有威嚴的獅子,你就可以在你的家庭動物園裡面畫一隻獅子,代表你的爸爸。

3

2

 

 

 

 

 

 

 

1

 

 

 

42

25

1

2

 

 

 

 

 

 

 

 

教 學 活 動

時間

 

 

   3.學生在作畫的過程中教師要走下台去察看各組學生繪圖的狀況,並適時給予指導,或運用默契維持秩序。

    4.確認同學都畫好之後,請同學向其他組員展示自己的畫作,並描述自己畫作的內容與為何要將此家族成員定位為此種動物。在各組分享的過程中老師到各組察看分享的過程,適時地給予回饋和鼓勵,並適時地運用默契維持秩序。

指導語:各位同學都畫好了。接下來老師想請每個同學都向自己的組員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其他同學了解你們家的家庭動物園是什麼樣子,並向其他組員介紹自己的家族成員。還要說明自己為什麼要將這個家人描繪成這種動物,請各位同學跟組員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夠向別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喔!

    5.教師說明以上活動的用意,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家庭有所認知,對其他同學的家庭成員結構還有相處模式亦有初步的認識。並強調每位家庭成員在學生心中的存在感,讓學生對「家庭成員」這個概念有更深的體認,認知到家庭中每位成員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

指導語:各位同學都向其他組員分享過自己的家庭動物園圖了,大家的心裡是不是對自己的家庭又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呢?老師帶給大家這個活動,主要是希望同學們能夠主動思考,自己的家人平常在家庭裡的相處模式是怎麼樣的,每個家人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被忽視的,今天大家應該都能清楚地意識到每個家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與印象。

   ()影片欣賞─《哆啦A夢》

指導語:各位同學,畫過了家庭動物園後,老師要給你們看一部影片,影片裡的人物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有關於親子間的互動。同學們請仔細看喔!

   ()影片討論

    1.利用影片內大雄媽媽與大雄的互動,說明親子衝突的定義。並詢問學生影片裡的親子衝突是如何發生的?請學生發表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親子衝突的定義為:親子間因知覺到彼此的目標、意見或價值觀不一致,所導致情感不睦的對立現象。並舉例。

指導語:各位同學,看了以上的影片,同學們一定有發現影片中,大雄與媽媽間產生了衝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親子衝突」。所謂的「親子衝突」就是父母和子女雙方感覺到彼此的目標、意見或價值觀的不同,而導致的情感不和的對立情形。各位同學仔細想想,親子衝突是否也經常發生在你/妳和你/妳的父母之間呢?假設,你/妳想要辦手機,但是你/妳的父母卻以你年紀還太小為理由拒絕了你,此時的你便開始與父母爭辯,假如沒有一方願意讓步,親子衝突就很容易發生。

7

 

14

 

 

 

 

 

1

 

 

 

 

 

10

 

 

7

2

 

 

 

 

 

 

 

 

教 學 活 動

時間

 

 

    2.請學生花5分鐘時間與同組的同學分享自己與父母衝突的經驗。並帶入下一個單元。

指導語:請各位同學和組員互相分享自己與父母發生衝突的經驗。在下堂課老師將帶領同學認識緩解親子之間衝突方法。

第二單元、希望你能懂我的心─我訊息

一、發展活動

    請學生與大家分享自己和父母有過衝突的經驗。

詢問同學當時的想法是什麼?為什麼會和父母產生衝突?覺得錯在誰呢?

指導語:剛剛請各位同學和組員們分享了自己與父母發生衝突的經驗,有沒有同學願意起來和大家分享呢?(如有同學分享,教師在回應的過程中不應給予評價。詢問當時他/她的感覺是如何?為什麼會挑起衝突?覺得引起衝突的過錯在誰?)

 

二、發展活動─我訊息

    1.發下學習單(附件一),並說明現在要討論的主題。

指導語:各位同學,老師現在發下學習單,一組一張。這是有關於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衝突解決方法之ㄧ─「我訊息」的練習。

    2.講解「我訊息」的意義與用法、公式,並帶同學練習學習單上的範例一、二。

    3. 帶同學看學習單,一組分配一題,請第五、六兩組以父母的角度設計一個情境。討論出兩個答案,一個是非我訊息的答案,另一個是我訊息的答案。 

指導語:請每組負責一題,第一組第一題,第二組第二題,以此類推,請第五、六組討論出一個情境來。接著每組針對自己討論的那一題想出兩個答案,一個是非我訊息的答案,一個是我訊息的答案。這樣有問題嗎?

5

 

 

45

 

5

 

 

 

 

 

 

30

1

 

 

10

 

1

 

 

 

教 學 活 動

時間

 

 

 

    4.請每組待會兒推派四名同學上來,兩個兩個,在同樣的情境之下,演飾非我訊息的回應和我訊息的回應。

指導語: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組別是討論哪個題目了,討論完答案後,請每組推派四位同學,兩個兩個針對上面的情境來做演練。

    5.讓每組作討論,老師下台去查看每組的討論情形,適時給予指導。

    6.同學開始演練。

 

三、綜合活動─回饋與結語

    1.針對以上的演練,請學生發表非我訊息與我訊息的差別,以及我訊息是如何緩解親子之間的衝突,帶同學一同討論。

    2.教師針對今天上課內容做出總結。

指導語:各位同學,今天大家都畫了自己的家庭動物園,相信一定對自己的家庭成員的互動關係更加了解。接著我們又看了影片了解到親子衝突,我們也討論了親子衝突是如何發生的,大家也都對親子衝突有初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談了「我訊息」的概念,大家回到家裡都可以試試,我訊息對於衝突緩解是非常有效的,將自己的想法適時地表達給家人知道,而不是一味地爭辯,這樣才能有效地降低親子衝突的發生。

 

 

2

 

 

10

 

6

 

10

 

 

 

 

 

 

 

 

 

*附件

[附件一]

我訊息的公式:「你……,我覺得……,因為……

1:八歲的小黃經常對四歲的弟弟瞪眼睛,直瞪到他大哭大叫。

有效的我訊息至少包括以下三個部份:

a.不可接受的行為:你老是對弟弟瞪眼睛。

b. 受:讓我覺得困擾,而且不高興。

c. 響:因為他大哭大叫令我不能安心工作。

2:在百貨公司,母親要小黃試穿新衣,看尺寸是否合適,但小黃不要。

我訊息:不肯試穿新衣,讓我覺得擔心,不敢買下來,如果回去穿了不適合,我又得再來換一套。

1.小明隔天就要段考,但是晚飯後卻已經連續看了三個小時的電視。

 

非我訊息:                                                          

我訊息:                                                                                                                        

 

2.小華看到同學都有手機,自己卻沒有,就吵著要買。

 

非我訊息:                                                          

我訊息:                                                              

 

3.六歲的孩子在公園玩耍,正在往樹上爬。

 

非我訊息:                                                          

我訊息:                                                              

 

4.外婆到家裡玩,五歲的女兒一直在拖延上床的時間。

 

非我訊息:                                                          

我訊息:                                                              

 

5.  境:

非我訊息:                                                          

我訊息:                                                              

 

6.  境:

非我訊息:                                                          

我訊息:                                                              

 

*理論基礎 

親子衝突

        在此,我們將親子衝突定義為:親子間因知覺到彼此的目標、意見或價值觀不一致,所導致情感不睦的對立現象。而親子衝突發生頻率最高的階段,乃在家有青少年孩子的階段,因而我們就以父母親與青少年孩子的衝突發生為例,而加以說明:

一、親子衝突的相關理論

        學者對於形成親子衝突的理論基礎各有不同的主張,在此我們僅就認知發展論、社會控制論及文化人類學觀點分別說明之。

 

二、認知發展論的觀點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指出,在十一歲以後兒童的認知發展將達到形成運思的階段,因此,青少年已開始會運用如同成人般抽象思考的思維方式,同時,他們也會重新思考與父母的關係,並高度需求獨立自主。此時父母如果不能明白青少年在認知發展上的轉變,親子間就容易因不平等的關係以及不一致的需求而產生衝突。

        精神分析學家艾瑞克森曾指出,青少年期的發展任務是「對自我角色的認同」,其認同的危機產生於青少年想擺脫情緒穩紊亂,而同化相互衝突的價值觀。如果青少年在評估過許多價值觀之後,認同了與父母不一致的價值觀時,就可能會產生親子衝突。

 

三、社會控制論的觀點

        社會控制論者認為,父母自子女一出生即握有對子女物質與情感支持的控制權。因此,不論孩子在那一個階段,他們在情感與物質方面仍然十分依賴父母的支援。所以,父母對他們依舊掌握相當大的權力。如果父母欲以此權力做為控制孩子的手段,則親子衝突也就無可避免。

        以家庭的權力結構觀點來解釋親子衝突時可以發現,家庭衝突的發生常起因於稀少的資源,而這種稀少的資源在家庭中就是「權力」。在家庭中,作決定的權力往往掌握在父母親的手中,當子女漸漸長大,有自己的主張與看法時,如果家庭中的權力沒有經過適當的分配與轉移,那麼子女遲早會對這種權力分配的不均衡有所知覺,親子衝突於是產生。(引自楊秋燕,民82)文化人類學的觀點

        大部份的人類學家及社會學者認為,青春期的狂飆現象是受文化因素的影響,而親子衝突的問題與特殊的歷史及社會有關,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在現代文明的國家中,由於社會變遷的結果,使得親子接觸的時間減少、家庭的社會化功能減弱,因而親子間的價值觀容易紛歧,親子衝突亦在所難免。

        親子衝突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原因有三:(1)父母與子女因出生時代背景的不同,故其文化本質上會有差異;(2)父母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因社會化的速度比子女慢,因此親子間的觀念差異漸大;(3)父母與子女在年齡上的差異,很自然的就造成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的差異。(引自楊秋燕,民82

 

四、親子衝突的原因與類型

        造成親子衝突的原因包羅萬象,而青少年們認為不平衡的關係、對彼此的期望及需求不同是造成衝突的主要原因;但根據學者的研究及調查發現,親子間的衝突產生多半是因為經濟、價值觀、權力、以及溝通不良等四個因素而發生。但大部份的衝突並非來自單向,而是混雜各種不同的成分因素。

 

至於一般青少年與父母間常見的衝突類型,則有:

(一)社交生活方面的問題:如外出返家時間、交友問題、服裝儀容、參與的活動型態及地點等。

(二)學校生活方面的問題:如學業成績、讀書方式、在校行為、升學目標等。

(三)生活態度方面的問題:如收拾房間、零用錢的使用、手機的問題、看電視等。

(四)家庭關係方面的問題:如父母的管教、手足的相處等。

(五)價值、信仰方面的問題:守法、誠實、抽煙、喝酒、藥品的使用、道德等。

由此看來,親子衝突的導火線幾乎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隨處可見、而親子衝突隨時可發生。

 

五、親子衝突的意義

        Emery1992)認為親子衝突基本上具有兩個層次的意義,即表面意義及深層意義,前者多半是對特定事件的意見不合,後者則涉及關係結構,亦即衝突具有考驗及改變關係的功能。例如,當青少年與父爭論約會的事宜時,表面看來是爭議週末夜晚的計劃,深層的意義則是青少年的自主與親子關係結構的挑戰。有些衝突特別影響了關係結構,即界限衝突,人際界限劃定了個人或關係的範圍,當此範圍被侵入時會令人不舒服或發生衝突,比如約會問題便是青少年與父母之間最典型的界限衝突,如果青少年獲得約會的權利,親子關係結構可能因而改變,因此,界限也會跟著改變。Emery認為所有的衝突的深層意義即在爭取權力或爭取親密。親子衝突尤其是發生於孩子欲爭取自主而父母欲擴展權力時產生的界限衝突,因此爭取權力在親子衝突中顯而易見。

  

*參考資料

1. 從生態學的觀點看親子衝突的因應之道(詹桂香,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2/52-52.htm

2. 吳真真(民77)。親子衝突。諮商與輔導,33期,45-48

3.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4. 台灣心理諮商網(無日期),民951223日取自http://guidance.ncue.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