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家」在一起-家事學習

 


活動名稱:當我們「家」在一起-家事學習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98級  林昱筑

 

主題名稱

當我們「家」在一起-家事學習

適用年級

國一

教學時間

50分鐘

教材參照

自編教材

設計日期

961231

教學方法

講述、角色扮演、討論教學

設 計 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 98級乙班 林昱筑

薩提爾模式治療的主要理念有包括「家庭系統」,以家庭系統為影響個人發展自我價值和溝通姿態的核心來源。由於家庭是個人在生命中所參與一連串及所有系統中的第一個、可能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個。因此最初的三角關係(或稱為原始三角)對個人和重要他人的互動模式,以及自我價值感有深遠的影響。

另外,在發展心理學一書中,也有提到做家事是青年人和父母爭吵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還有青年人的家務瑣事和其他的部份,也佔了17.5%,家事學習,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議題(詳見附錄一)。 

教學資源

厚紙板、長條磁鐵、題目卡、增強物(小禮物)、回饋單

教材分析

適用於國一的學生,有鑑於大部分學生對家事學習的不夠重視,因此想要藉由這份方案,讓學生能從分享自身經驗中,意識到家事學習在生活中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並能發現自己與家人的連結性,且能知道家事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學習

條件分析

現今社會仍舊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的想法,所以大多數的學生都被家長灌輸讀書是很重要的概念,甚至有些家長會告訴學生只要把書讀好就好了,家事之類的都不用管,因此想藉由此方案讓孩子了解做家事是一種負責態度和勤勞習慣的培養,以及希望能藉由家事學習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讓學生能了解何謂家事。

2.教導學生,讓學生知道家事是一種責任。

二、情意目標

3.讓學生能從家事學習中,感覺到正向的情緒。

4.讓學生可以藉由家事學習增進與家人間的關係。

三、技能目標

5.協助學生能表現出做家事的行為。

 

1-1學生能說出至少三種以上的家事種類。

2-1學生能說出至少三種學生自己認為自己可以幫忙的家事。

 

3-1學生能說出至少三種對於家事學習感到正向的情緒(例如:開心、愉悅)。

4-1學生能與同學分享和家人一起做過的家事。

4-2學生能與同學分享和家人一起做家事時的感覺。

 

5-1學生能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出做家事的行為情境。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1-1

2-1

 

 

 

 

 

 

 

 

 

1-1

2-1

3-1

 

 

 

 

 

 

 

 

 

 

 

 

 

 

1-1

2-1

 

 

 

 

 

 

 

 

4-1

4-2

 

 

 

 

 

 

 

 

5-1

一、準備活動

1 暖身活動

首先,將總共有四種不同顏色的厚紙板隨機分發給每一個學生,按照班級人數等分,並請學生在拿到的厚紙板上寫下自己最喜歡做的家事,家事活動的範圍非常的廣泛,舉凡居家環境的整理、生活起居的運作、家族成員的健康管理等大方向的目標,或洗衣、燒飯、外出購物等煩瑣雜務等小事均可歸屬;亦即凡是與家庭日常生活相關的食、衣、住等均是屬於其參與學習的內容。 

【指導語】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老師要帶的主題是(當我們「家」在一起-家事學習),那老師會先發給你們一人一張厚紙板,拿到的同學,在厚紙板上寫下你最喜歡做的家事。」

2 分享時間

這個階段的活動是讓學生自由分享自己最喜歡做的家事為何,以及做這件自己喜歡做的家事,自己的感覺是什麼,如有願意分享者舉手發言。

【指導語】

「都寫好了嗎?如果都寫好了,有沒有同學願意跟大家分享你最喜歡做的家事是什麼呢,還有你在做這件家事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有的話,可以舉手讓老師知道喔。

二、發展活動

1 分組

請學生依照自己所拿到的厚紙板顏色進行分組,並以組為單位,進行搶答,搶答成功者加一分,活動最後會給予最優勝組獎勵。

【指導語】

「現在看看自己拿到的厚紙板是什麼顏色,紅色的一組,藍色的一組,以此類推,分好組後看老師這邊,現在是進行搶答的時間,以組為單位,到活動的最後,老師會給予最高分的那一組獎勵,請大家認真參與喔。」

2 搶答時間

藉由搶答的題目激發學生的思考,適合全家人一起做的家事有哪些。

【指導語】

「好,那現在老師就把題目掀開了囉,想要回答的同學請舉手,別人講過的答案不能重複喔。」 

3 小組討論

接著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參考黑板上所列舉出的家事,並討論自己家裡有哪些事是全家人一起做的,還有和家人一起做家事的感覺。 

【指導語】

「大家都很厲害呦,黑板上有列出好幾項適合全家人一起做的家事了,那現在老師希望你們能和同組同學討論,分享自己家裡有哪些事是全家人一起做的,還有在全家人一起做家事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現在開始討論。」

三、綜合活動

1 角色扮演

這個階段是藉由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呈現家人一起做家事的情形,加深學生對做家事的印象。

【指導語】

「好,看到同學討論的這麼熱烈,想必是還

有很多和家人一起做家事的經驗可以分享,那老師現在希望每一組都能演出一個家人一起做家事的情形,可以參考你們剛剛的討論內容進行演出,每一組的演出時間為3分鐘,那現在給你們8分鐘的時間討論,請把握時間喔!」

2 課程總結

老師針對整個活動作總結,包括學生分享的想法與經驗、議題的討論結果與呈現……等等。

【指導語】

「今天家事學習的這堂課,老師發現大家都有做家事的能力,不但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家人,希望你們能繼續保有對家事負責任的態度,另外,今天的活動

3 回饋時間

老師說明填寫回饋單的目的與時間,以及給予最優勝組獎勵。

【指導語】

最後請大家針對今天的活動填寫回饋單,讓老師知道你們在這堂課學習狀況,謝謝你們的合作喔!

 

 

 

2分鐘

 

 

 

 

 

 

5分鐘

 

 

 

 

 

 

3分鐘

 

 

 

 

 

3分鐘

 

 

 

 

7分鐘

 

 

 

 

 

25分鐘

(老師說明2分鐘、討論時間8分鐘、各組呈現時間共15分鐘)

 

 

 

3分鐘

 

 

 

 

2分鐘

 

 

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厚紙板(15×15cm

 

 

 

 

 

 

 

 

 

 

 

 

 

 

 

 

 

 

題目卡(附件一)、長條磁鐵

 

 

 

 

 

 

 

 

 

 

 

 

 

 

 

 

 

 

 

 

 

 

回饋單(附件二)、精美小禮物(文具用品或糖果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照顧自己也照顧家人*      回饋單

  

                          經過今天的活動

1.我能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家事,並與同學們分享做這件家事的感覺。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2.在分組活動時,我能認真參與。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3.我發現我能照顧自己,也能照顧家人。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4.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

                                                           

 

5.我想對老師說的話

                                                                           

   

*理論基礎 

 

一、

【薩提爾模式治療】的主要理念包括有「自我價值」、「溝通姿態」、「家庭系統」,以及改變的方法(亦即「轉化歷程」) (吳就君譯,民72)。其中前三者息息相關,以家庭系統為影響個人發展自我價值和溝通姿態的核心來源。Stair, Banmen, Gerber, Gomori (1991)指出我們是在家庭中開始學習到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從出生的那一剎那起,就形成了最基本、最原初的三角關係(The Primary Triad):即母親、父親、孩子(林沈明瑩等譯,民87)。由於家庭是個人在生命中所參與一連串及所有系統中的第一個、可能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個。因此最初的三角關係(或稱為原始三角)對個人和重要他人的互動模式,以及自我價值感(自尊)有深遠的影響(林沈明瑩等譯,民87) 

二、

【從做家事當中,教導孩子做人】一文中有提到,一個家庭的組成,並不是只有父母親而已,孩子也是其中的重要元素,既然有家庭,就會有家務,每個人在家中製造出來的家務,固然不用平均分擔,可是也該要部分負責,學習做家事,除了讓孩子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之外,也能養成勤勞自動自發且負責的態度;在做家事的過程中,不只是培養孩子對於家務的知識與能力,也是最好的親子時間。

以下為<從做家事當中,教導孩子做人>(黃登漢,2007全文:

  在富足的現代社會,許多父母親認為,自己有能力,有地位,不必讓自己的孩子做一些不需要做的事情,專心一致在讀書求學,期許未來能出人頭地。父母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固然正常,可是什麼是所謂的成功?當孩子只會讀書,缺乏其他的能力,在社會上生存會多麼辛苦?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可笑的新聞和現象,有大學生離開家門出外唸書,遇到要自己開伙的時候,竟然拿洗碗精洗米,還有許多人,每個禮拜把髒衣服打包回家給父母親洗,甚至有的父母親不放心自己的小孩獨立生活,舉家搬去大學附近照顧孩子。所以,現代社會有很多高齡的小孩,都三十歲了還離不開父母,因為,他們沒有生活能力,沒有辦法照顧自己。

  其實做家事,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現在的小孩,年紀輕輕就必須負擔家計的情況不常見,大多是在家裡當個小王子、小公主,久而久之,性格懶散了,態度也傲慢了。做家事並不會影響孩子讀書,反而是一種負責態度和勤勞習慣的培養,對於在學校的課業學習,反而是一種幫助。

  一個家庭的組成,並不是只有父母親而已,孩子也是其中的重要元素,既然有家庭,就會有家務,每個人在家中製造出來的家務,固然不用平均分擔,可是也該要部分負責,尤其,一些簡單的工作,交給孩子做是最好不過的。

  環境打掃,與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孩子不需要做到多麼細微的打掃,只要把自己的東西定期收拾整齊,擦拭堆積的灰塵。偶爾在假日,全家動員一同打掃,父母親帶著孩子做,養成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指導他如何做好環境的維持工作。譬如說,使用吸塵器的方式,該怎樣才能把邊邊角角的灰塵清除,以及由上而下的清潔打掃方式,才可以讓灰塵一次從地板上清掃乾淨。適當的勞動也是一種很好的休閒活動,不一定非要出外遊玩,或者是看電視打電腦才能從書本世界抽離。打掃完之後,就是倒垃圾,除了打掃出來的垃圾之外,平常一般製造的垃圾,也可以讓孩子去倒,學習哪些是該資源回收,垃圾又該怎樣分類,並且嘗試在生活中學習垃圾減量,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垃圾。

  接著,是洗衣工作,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台洗衣機,所以洗衣服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需要體力,連小孩也能輕鬆操作洗衣機。既然如此,教導孩子使用洗衣機,把深色淺色衣服分開來洗,還有該如何晾衣服,怎樣的衣服要平晾,怎樣的衣服不能烘乾,收衣服時分清楚每一個家人的衣物,摺衣服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耐心。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孩子跟父母親爭吵,為什麼制服沒有替他洗好?害他上學會被老師處罰。正所謂,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以後孩子有需求,也有了能力,自然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還有吃飯前的準備工作:拿碗筷、盛飯、端菜,以及飯後的收拾工作:收拾碗筷、收拾剩菜到冰箱、擦桌子、洗碗。這樣的家務,是每天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工作,然而簡單的工作,也有其技巧跟注意事項在內。盛飯時要記得每個家人的食量來斟酌,收拾剩菜到冰箱之前,務必等到菜涼了之後,才不容易變質等等。父母親辛苦工作,讓家人溫飽,那在用餐的時候,讓孩子盡一點心力,為家庭作一點貢獻,也體恤父母親工作的辛勞,參與為家庭的努力中,負起基本的責任。而且,這些家務是以後必然會面對到的,無論如何,吃飯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至少學會如何打點收拾,不要連叫了外賣來吃,最後的結果也只是杯盤狼藉,堆放在桌上招惹蒼蠅蟑螂。

  如果父母親願意更進一步教導孩子,洗米、煮飯、炒菜、切水果,讓他成為分擔家務的重要成員之一,這樣的孩子,成熟的快,懂事的早,有了獨立的能力,因為他會覺得他也可以替家裡貢獻一份心力,除此之外父母親也可以放心讓他自己照顧自己,尤其將來成家立業,孩子也將成為人家的父母,這些能力其實是必備的。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家事的學習從簡單到複雜,從容易到困難,學習烹煮食物,一方面能夠理解父母親餵養小孩的辛苦,一方面也可以從準備材料、料理、收拾善後的過程中,培養做事情的方法與耐心。

  有很多事情,則是可以帶著孩子做,讓孩子陪著父母親做。上市場買菜,看看怎樣挑的菜新鮮,煮飯時讓孩子當廚助,幫忙挑菜、洗菜,修理家中水電時,他可以當個小助手幫忙遞工具。這些過程中,不只是培養孩子對於家務的知識與能力,也是最好的親子時間,一邊做事情一邊聊天,不會感覺突兀,有的父母親為了增進親子關係,特地找小孩聊天,經常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覺得奇怪彆扭,藉由這些瑣碎時間建立的溝通管道,其實才是最為珍貴的。

  鄉下親戚的庭院中經常會有枯枝與樹葉,他的小孩最喜歡幫忙打掃這些雜物,因為每當清掃完畢,他們會一起點火將枯枝落葉燒成灰燼,作為肥料,小孩子看到火總是又害怕又興奮的,而他們父子倆在這經常性的活動中,雖然交談並不是很多,可是感情卻因此越來越好。

  有一個朋友,對自己的小孩萬分呵護,幾乎從來不叫他做家事,有一次,又要煮飯做菜,又得趕垃圾車,實在分身乏術,於是請孩子幫忙倒垃圾,想不到孩子竟然回嘴說:「如果我聯考因為這樣考不好,那就不要怪我。」朋友既傷心又難過,想想才發現,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卻是為時已晚。

  試想,到底是考試、成績、學歷重要?還是成就一個人的態度重要?讓孩子做家事,並不是一種痛苦的勞動,家事多半瑣碎,需要的不是體力,而是時間與態度,學習做家事,讓他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之外,養成勤勞自動自發且負責的態度,才是真正最重要的部分。與其做一個後悔的父母,不如從孩子小時候就一點一滴的教導他,學習生活的能力,做事的態度,將來,不管學業成績如何,他肯定會是一位健全獨立的人,父母親也才能夠真正的放心。

三、

 

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