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你和我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95級 黃品瑄
主題名稱 |
親親你和我 |
適用年級 |
國中二年級 |
教學時間 |
45分 |
|||
教材來源 |
自編教材 |
適用人數 |
40人 |
教學日期 |
|
|||
教學方法 |
小組討論以及教師講述 |
設計者 |
黃品瑄 |
|||||
設計依據 |
九年一貫 課程目標
|
1.增進自我了解,發展個人潛能。 4.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 5.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進團隊合作。 |
||||||
教學資源 |
40張小張的白紙,CD PLAYER,輕音樂CD(綠鋼琴),四十張一般撲克牌(在52張裡任選40張,但一定要有4張A)。 |
|||||||
教材分析 |
透過暖身活動以及猜猜我是誰的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並藉由小組討論以及彼此分享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且進而對自己和別人有新的認知。 |
|||||||
學生分析 |
學生已相處一段時間,在第二年邁入互相似熟識似不熟識的階段。 |
|||||||
教學目標 |
1. 促進班上同學的互動。2.幫助同學互相了解。3.增進自我了解。 |
|||||||
教學活動 |
|
時間 |
備註 |
|||||
|
◎指導語:同學!大家同班相處也有一段時間了,但對彼此真的很了解了嗎?今天我們上課的主題就是為了要增進同學彼此的了解,以及從別人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進而了解自己。那麼我們現在就從第一排第一個報1.2.3.4…重複報數,數1的在一組,以此類推。分為四組,造著老師在黑板畫A.B.C.D四區,第一組在A區,以此類推,一組會有十人。在進入主活動之前,先來個暖身活動。 暖身活動:殺手是誰 1.解釋活動規則:老師會發給每組十張撲克牌,以抽到A的同學當殺手。殺手會開始找尋眼睛相對的目標,對選定的同學眨右眼,那個人就被殺死了,被殺死的人比須舉手說:「我被殺死了!」,之後不能在說話,其他人得必須趕快找到殺手,殺手會繼續殺人直到其他人找到殺手,結束活動。 2.暖身活動後,老師要說明活動目標是為了先炒熱班上氣氛,以及增加彼此的親切感。
|
10
|
一進教室時,可以先放音樂,讓教室氣氛舒服,等同學靜下來後,活動開始。 |
|
主要活動:猜猜我是誰 ◎指導語:那現在進入我們的主要活動,等一下老師會先發給每個人一張小紙。並要每人寫下自己的三個特質(特質不能說喜歡的東西:例如喜歡狗,要說喜歡接近動物,喜歡交朋友之類的。),然後折起紙來放在中間的椅子,由剛剛拿到A的人負責抽籤,抽到就唸出那三個特質,由大家猜測是誰並要說明原因(例如:我覺得是小英,因為我覺得他很愛跟朋友互動,應該是個愛交朋友的人。)之後,在那張紙的背面,寫下可能是誰的名字,並統計有幾個人猜(例如:小英3人猜,小美4人猜。)全部猜完後,由一個人唸一次,然後請正確者公佈答案。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過程中比較特別的地方。例如: 1. 全部都猜小美,但沒想到是小英。為什麼會這麼想呢? 2. 原來我在大家面前是如此活潑的阿? 3. 原來小熊有我們所不知道的一面? 全班討論:回到大團體,老師要求每組派一個人說出剛剛小組討論特別的地方,由其他同學給予回饋,老師再給予回饋。例如:A組的同學對小熊有令外的一面覺得非常意外,所以雖然相處了一年多了,同學彼此的個性還有需要我們大家去摸索、認識。 總結活動: 教師說明,這階段,大家還在探索自己的特質,也希望別人能欣賞自己的特質,希望這次的活動,能帶與同學們一些收穫和了解。
|
20
5
8
2 |
活動參考附件一 |
*附件
[附件一]
我是一個
1. 愛交朋友的人。 2. 愛哭的人。 3. 愛搞怪的人。 |
紙的背面 猜
小美 1+1+1=3人 小英 1人 小熊 1+1+1+1=4人 小麗 1+1=2人 |
*理論基礎
一、生命的意義:
存在主義並認為人生有六大命題:
◎自我有覺察的能力:人可以自省和做決定,因為每個人都具有覺察的能力,越能覺察自己,越能增加自由之相對責任。
◎自由與責任並存:人生是自由的,但並不是逃避或為所欲為,自由與責任相隨。
◎獨特性與群集性並有:人生的存有就是獨一無二的獨特性,但人在保有自己的獨特性時,能需與他人及自然界來往。
◎ 意義之追求:人生有尋求人生意義與目的的自然傾向,同時我們也在尋求個人的完整性。不過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人本身,而存在追求過程中,是個人發展與創造出來的。
二、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
◎青少年人格發展
Erikson認為青少年正處於「認定危機」,此時期必須解決認定與認定混淆的衝突,將來才能成為獨特的成年人。藉由一連串的探索與嘗試,青少年選擇自己所忠於的價值觀和人,而不單是接收父母那套想法,形成自我認定。所謂穩定的自我認定是一種感覺,它涵蓋對過去的延續、瞭解現在的意義及知道未來的方向(Cote & Levine , 1983)。
Buhler 將人生劃分為四階段,其中青少年階段著重於擴充對活動的參與,以試探及發展生活目標發展(Reker , 1984);意義治療大師Frankl(1986)認為青春期的青少年最易受到生命意義問題的衝擊,認為個人的生命意義是有待發現,而非被創造;Meier & Edwards (1974)也曾做過研究,發現青少年的發展任務應該也包括對生命意義及目標的試探與追尋(宋秋蓉,民81)。
三、促成學生順利發展的策略: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主要在輔導學生體驗與建構生命的意義,進而尊重生命、熱愛生命。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輔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尊與自信、輔導學生反省與確立人生觀及價值觀、提昇對人的關懷,增進學生人際互動能力也都是生命教育的目標。由生命教育的目標及實施內容、方式來看,生命教育屬情意類意味較濃的教育,需要透過許多催化技術,方能達到效果,且重視成員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促進成員自我之發展。故生命教育可在課堂上實施,亦可用於團體情境。
§ § § § §
如果將人視為一個不斷發展與成長的個體,青少年時期能否發展得當即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青少年階段是個體成長與社會化的最重要階段,生理成熟的同時,父母、師長和社會的期待也同時改變,青少年必須學習成人社會所具備的知識、技能與角色行為,才能順利的進入社會中。
依據哈維葛斯特(Robert Havighurst)的理論,青少年時期共有九項的發展任務,其中一項為「青少年有與同年齡的男生及女生發展適當的人際關係」的任務;人際關係是成人社會發展與適應的基礎,具有良好的社會技巧,知道如何與他人交往,並且在社會情境中表現適宜的行為,都必須經由與他人良性、密切的互動中才能學習而得,因此,青少年必須學習人際溝通方面的技巧與累積經驗,擴展人際交往層面,才能有助於未來成人社會的發展與適應。
又根據沃克(Walker et al.,1988)等人將青少年的社會技巧區分為同儕相關技巧、成人相關技巧、與自己我相關技巧三大要素,其中同儕相關技巧又可分為社會互動技巧與社會因應技巧兩部分。社會互動技巧中包括:有禮貌且慎重的注意聽別人講話、能擴展與同儕的對話;社會因應技巧中包括:有技巧的與同儕協商。故而學生需要透過傾聽、開啟會談、發問、參與團體、協商等技巧的練習過程,助其達到發展任務,以適應社會。
由上可知,青少年發展過程當中學習有效的人際互動是相當重要的,而人際互動則需要學習如何適當的表達自己,與正確的接收別人的訊息,藉由語言與非語言訊息,學習與同儕良性的人際互動技巧,有助於未來的發展與適應。
根據柯爾柏格(Kolhberg)道德發展理論的階段,國中是人際 和諧的階段;此時,青少年希望被成人及同儕接納,更重視被同儕團體接納。其次,青少年也希望被同儕團體接納為團體的一份子。
團體的定義:團體是個人與廣大社會間的橋樑,團體生活提供人類生存與幸福的基礎,它不僅供給我們安全和支持,而且塑造我們的價值、態度與行為,每個人幾乎都歸屬於好幾個不同的團體,在每日的生活裡,受到團體和其成員們在互動過程中的深遠廣泛影響。
◎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廣義而言,分為個人生長的資料,個人的思想和感情。研究人際關係主導學者G. R. Miller相信人們經由溝通,對別人的認識將從文化訊息層次(一般社交對話表露的訊息)發展到社會學層次(和個人在團體中的角色有關的資訊),再到心理訊息層次(瞭解一個人的特性、感情、態度等)。因此,溝通的功能是把人從不親密的的層次推向較親密層次。(Rudolph F. Verderber、Kathleen S.Verderber著。曾端真、曾玲珉等譯,民85,p176-177)所以,自我表露可以幫助人相處更好。此外,自我表露在對方的回報時最有正面效果。(Rudolph F. Verderber、Kathleen S.Verderber著。曾端真、曾玲珉等譯,民85,p178)
*參考資料
九年一貫綜合活動教學資訊網 http://course.ncue.edu.tw/new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