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愛傳出去─學習助人好品格

 


活動名稱:把愛傳出去─學習助人好品格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99級  周冠瑜

 

主題名稱

把愛傳出去─學習助人好品格

適用年級

國中一年級

適用人數

30

編製日期

2009/1/3

帶領次數

4

單元時間

45分鐘

教材參照

自編、團體輔導工作資訊網、品格教育資訊網

編製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99級乙班 周冠瑜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講述法

設計依據

    品格教育是目前教育的一項趨勢,由於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因此促使得老師、家長等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品格問題。一個成功的人,不單要有專業的知識,更需要有良好的品格。而好的品格是要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而在許多的品格中,「助人」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品格。當有越來越多的人有助人的好品格時,不單可以使社會有更多的溫暖,同時也減少了許多社會事件。因為助人的心,是必須出於愛才能完全。此份方案就是因為此觀點而特別設計。有關品格的詳細內容,請見﹝附錄一﹞。

教學資源

【單元一】無

【單元二】乒乓球三顆、眼罩三個、報紙數張、杯子六個、桌子三張、水桶兩個、碼表一個。

【單元三】氣球、打氣筒、影片(賣火柴的小女孩)、電腦、單槍。

【單元四】CD播放器、故事聲音檔(宇宙光出版:聖誕愛是奇蹟 Disc 202做在最小的身上。)

教材分析

【單元一】藉由暖身活動讓剛上國一的新生,可以對班上的同學有更多的認識;透過發展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互助的意義。

【單元二】藉由暖身活動,使班級有凝聚力;透過發展活動,讓學生更進一步體驗互相幫助的感覺。

【單元三】藉由暖身活動,讓學生知道幫助別人的重要性;透過影片欣賞,啟發學生幫助身旁有需要幫助的人的熱心。

【單元四】藉由暖身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順利進入發展活動;透過發展活動,讓學生藉由故事啟發自己,並且能感受幫助人的快樂。

學生分析

    剛上國一的新生,因為對同學的不認識,以及尚未建立班級氣氛的需要,因此設計了此份輔導方案。藉由此方案,使學生建立起班級互相幫助的良好風氣,以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有願意幫助別人的好品格。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       使學生了解何謂助人和互助

2.       使學生認識助人的重要

 

二、   情意目標

3.讓學生感受幫助人的快樂

 

 

三、   技能目標

4.讓學生實際體驗和互助

 

 

1-1學生知道何謂助人和互助

2-1學生知道助人的重要性

 

 

3-1學生體驗被幫助的感覺

3-2學生體驗助人的感覺

3-3學生體驗互助的感覺

 

4-1學生透過遊戲來學習助人

4-2學生在生活中真實幫助人

 

 

單元一:同心合一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3-1

3-2

3-3

 

 

 

 

 

 

 

 

 

 

 

 

 

 

 

 

 

 

 

 

 

1-1

 

 

 

 

 

 

 

 

 

 

 

 

一、課前準備

    老師先做自我介紹,之後老師帶領學生到操場上,請學生圍成圓圈坐在草地上。共分內、外兩圈,以減少學生之間的距離。

    老師帶領同學去操場時,先請同學站起來,之後老師引導同學到走廊排好隊再出發,以維持秩序。

*指導語*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你們輔導課的老師。我的名字叫做XXX,那你們可叫我XXX。很高興可以認識大家。那今天的第一堂課呢,我想要多認識大家一點。所以我要帶大家到外面上課,帶領大家玩一些小遊戲。那現在請大家站起來,在走廊排好隊,然後出發到操場。

二、暖身活動:誰偷了餅乾

    當學生就定位後,由老師開始講解遊戲目的和遊戲規則。

*遊戲目的:

    老師希望透過這個遊戲,讓剛就讀國一的新生,可以快速記住班上同學的名字。

*指導語*

    大家都坐好了嗎?好!老師現在要帶大家玩一個彼此認識的遊戲,這個遊戲可以幫助大家記住身旁同學的名字。這個遊戲叫做「誰偷了餅乾」?

*遊戲規則:

    此遊戲為互動式的對話遊戲。首先必須要先喊一個同學的名字,之後為此同學和全班的對話遊戲。對話的句子有「XX的餅乾藏在餅乾盒裡」、「不是我」、「就是你」、「不可能」、「那是誰」、「○○的餅乾藏在餅乾盒裡」。其中「XX」和「○○」分別代表不同學生的名字。對話公式如下:

(以小明為例)

老師:「小明的餅乾藏在餅乾盒裡。」(一開始可由老師先任點一位同學,以利遊戲進行。)

小明:「不是我」

全班:「就是你」(全班一起喊)

小明:「不可能」

全班:「那是誰」(全班一起喊)

小明:「小華的餅乾藏在餅乾盒裡」

小華:「不是我」

••••••

(之後則是重複上面的對話方式)

    老師先帶領學生第一次試玩,等學生熟悉後,便正式玩,並加上新規則。

*新規則:被點過的學生名字不可以再重複點一次。若有學生不小心點到重複者,則請學生再重新點一次其他未被點過的學生。

    當所有學生都被點過之後,此遊戲變結束。

小結:

    詢問學生是否都已記住身旁同學的名字。之後,老師引導學生進入發展活動。

*指導語*

好!這個遊戲就先玩到這邊。不知道大家是否都記住你旁邊或對面同學的名字了呢?那接下來呢,老師要帶你們玩一個互動的遊戲。請大家站起來。

三、發展活動:同心協力站起來

()老師示範並講解規則:老師找一位同學到前面示範此遊戲,在示範的同時講解規則。

*遊戲規則:此為二人合作的遊戲,也可擴張為多人的遊戲。

1.二人玩法:兩個人為一組。首先坐在草地上,兩人互相拉手,且腳尖互頂。接著,二人互拉對方同時站立起來。若二人能同時站立起來,此遊戲便算成功。

2.多人玩法:以三個人或以上的人數為一組。首先坐在草地上,所有組員互相拉手,且腳尖互頂。接著,全組組員互拉對方並同時站立起來。若全組成員可以一起站立起來,此遊戲便算成功。

()老師引導同學二人為一小組,找到組別後坐在地上,以便老師知道是否有未找到組別者。若有學生找不到組別者,則由老師分配。若多出一個學生者,則與老師一組。

*指導語*

    看完老師示範後,現在要請你們兩個兩個為一組,開始找人。找到的人請蹲下來,讓老師知道有誰還沒找到組別。好!所有的人都找到組別了。那你們現在開始玩吧!像老師剛剛示範的那樣,各組試看看能不能站起來。

()當所有組別都順利站起來後,則進行三人一組的遊戲。老師引導學生進行三人一組的小組分組。若有找不到組別者,由老師分配。若有多出一名者,由老師隨機將此學生分配到任一組別中,讓此組別以四人為一組進行遊戲。

*指導語*

    哇!所有的組別都順利站起來了。好棒喔!那現在我們來玩一點進階版的。請大家三個人一組,開始找人。找到組別之後一樣請蹲下來,讓老師知道還有誰還沒找到組別。大家都找到了嗎?好!那就開始試看看能不能像剛才一樣順利的站起來,這次可有一點難度囉!

()當所有組別都站立起來時,老師可繼續加深遊戲的困難度。以四人、五人•••等為一組的方式來加深遊戲難度。

()老師可將全班男生分為一組,女生分為一組來進行此遊戲。當遊戲成功後,則將全班全部學生為一組,進行此遊戲。當全班為一組的遊戲成功時,此活動便算結束。若全班無法順利站起來時,由老師評估課堂所剩時間,以決定是否繼續進行遊戲或結束遊戲。

*指導語*

哇!大家都好棒喔!那我們現在玩一個最困難的。我們全班圍成一個大圈圈,一起拉起來。哇!大家真棒,我們順利站起來了。我們給自己一個愛的鼓勵。來!愛的鼓勵起來!

小結:

    老師說明此遊戲為幫助大家初步了解什麼是「互助」,並講學生了解人有時是需要別人幫忙自己拉一把,就像剛剛的遊戲一樣,二人互相拉對方一起站起來。在學習的道路上,會遇到許多難以解決的困難。此時便是需要其他同學的幫助,才能順利度過這些困難。

*指導語*

大家都很厲害喔!可以很順利的站起來。那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要問大家,在剛剛的遊戲中,一開始是兩個兩個互相拉才能站起來。那如果一個人的時候,你覺得可自己拉自己站起來嗎 ?很難對不對!其實這個遊戲是要告訴大家,我們的生命中往往都是需要別人來幫助我們拉一把,才能使我們活得更好。有時候則是我們去拉別人一把,使別人過得更好。這就是所謂的「互助」。

四、綜合活動

    回顧此堂課的上課內容,並說明在接下來的三個禮拜中,老師會帶領同學來體驗互助的寶貴。並提醒同學,下星期的上課地點依然是在操場,請同學上課時直接到此操場集合。

*指導語*

    今天老師帶大家玩了一個彼此認識的遊戲,叫做什麼啊?對!「誰偷了餅乾」。那之後呢,老師又帶大家玩了同心協力站起來這個遊戲,讓大家體驗被幫助和幫助人的感覺。那接下來的這三個禮拜呢,老師會帶大家玩其他的遊戲,幫助大家更認識助人的快樂。那下禮拜的上課一樣是在這哩,下次上課時,請班長帶同學直接來到這裡可以嗎?好!那同學下課囉!

5分鐘

 

 

 

 

 

 

 

  

15分鐘

 

 

 

 

 

 

 

 

 

 

 

 

 

 

 

 

 

 

 

 

 

 

 

 

 

 

 

 

 

20分鐘

 

 

 

 

 

 

 

 

 

 

 

 

 

 

 

 

 

 

 

 

 

 

 

 

 

 

 

 

 

 

 

 

 

 

 

5分鐘

 

 

 

 

老師要特別注意學生在走廊的秩序和音量,不要影響到其他班級的上課。

 

 

 

 

 

 

 

 

 

 

 

 

 

 

 

 

 

 

 

 

 

 

 

 

 

 

 

 

 

 

 

 

 

 

 

 

 

 

老師要注意是否有沒找到組別的同學

 

 

 

 

 

 

 

 

 

 

 

 

 

 

 

 

             單元二:乒乓對對碰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3-1

3-2

3-3

4-1

 

 

 

 

 

1-2

 

 

 

 

 

 

 

 

 

 

 

3-1

3-2

3-3

4-1

 

 

 

 

 

 

 

  

 

2-1

 

 

 

 

 

 

 

 

 

 

 

 

 

 

 

一、課前準備

    老師在上課前準備好上課要用的乒乓球、報紙、碼表、水杯和眼罩,並事先通知班長將同學帶至操場。另外,請班長叫兩位同學提兩桶水到操場,以方便遊戲進行。

二、暖身活動:乒乓接力賽

()將學生排成兩排:老師引導學生排成人數一樣的兩排,並兩兩對齊且面對面。

()發放報紙:老師將半張報紙發給學生。每兩兩面對面的學生同時拿半張的報紙,並所有的報紙連成一線。

()老師講解遊戲規則:老師講解此遊戲規則,並帶領學生試玩一次。

*遊戲規則:同學必須兩兩一組拿半張報紙,用接力的方式把乒乓球送至另一端的杯子中。當第一組的兩人傳完乒乓球後,必須快速的跑到最後一個,以順利的將乒乓球送至杯子中。其後的第二組、第三組的兩人,也是照著第一組的方式進行。在進行過程中,同學只能用報紙來傳球,不可以用手碰乒乓球。若乒乓球掉落在地上,則從頭重新再來。當乒乓球順利掉至杯子時,此遊戲便結束。

()進階遊戲:遊戲進行時,老師用碼表計算同學完成遊戲的時間。當同學完成後,老師告知學生所花費時間。之後老師以限制遊戲的時間,來加深遊戲的挑戰性。

()給予學生鼓勵:當遊戲結束後,老師給予學生肯定,並請全班同學給自己拍手,以做獎賞。

*指導語*

    各位同學表現得很好喔,給自己一個愛的鼓勵。來!愛的鼓勵起來。

()小結:老師說明此遊戲是需要兩個人互相的配合,才能把乒乓球順利傳給下兩個人。同時也需要全班的努力,才能把乒乓球送至目的地。在國中的三年當中,會有許多事情是需要全班一起努力才能完成的。必須要每個人互相幫助,才能達到想要達到的目標。之後,老師引導同學進入到發展活動。

*指導語*

    在剛剛的遊戲中,老師要告訴大家的是在一個班級裡,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當班上在一起做一件事情時,必須要每個人都一起努力才能順利的完成。就像剛剛的乒乓球一樣,必須要靠大家的力量才能把球送到杯子裡。所以在你們國中的三年裡,你們也要像今天一樣彼此幫助喔!好!那我們繼續來玩下一個遊戲。

三、發展活動:蒙眼吹乒乓

()老師將學生分三組:老師將學生用報數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三個組別。老師請同學喊13的數字來報數,共分成123三組。

()請學生各組排成一排並組內兩兩一組:老師引導學生將各組內兩個兩個為一小組,並且排成一排。

()老師說明遊戲規則:老師講解遊戲規則,並請一位同學與老師示範。

*遊戲規則:各組內各有兩兩為一小組,而第一位同學必須戴上眼罩,走到前面的桌子將杯子內的乒乓球吹到另一個杯子。在過程中,此同學都必須戴上眼罩來進行遊戲。而另一位同學則是要用講話的方式來引導戴上眼罩的同學,並且不可以碰觸到戴眼罩同學身體,只能用講的。當戴眼罩的同學順利將乒乓球吹到另一個杯子,並且順利的回來後,兩人交換角色。並且重複上面的動作。當第二個人也順利將乒乓球吹到另一個杯子且回來時,必須把眼罩交給同隊的第二組,並繼續上面的遊戲。在三個隊伍中,最快所有人都吹過乒乓球者即為第一名。

()鼓勵最快的隊伍:老師鼓勵三個隊伍中,最快速完成遊戲的隊伍。以精神上鼓勵為主,老師請其他隊伍為此隊伍拍手,並老師給予肯定。

*指導語*

    哇!你們每個人表現都好棒喔!剛剛老師在旁邊看的時候也好緊張喔。大家為己剛剛優秀的表現拍拍手。那我們特別為第一名的這一組來個愛的鼓勵,鼓勵他們在這麼多強勁的對手中還能拿第一。來!愛的鼓勵起來。

()小結:老師說明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會走在黑暗的隧道中,找不到方向。此時若有人可以用鼓勵的話語來幫助我們,來引導我們,便可以幫助我們走出黑暗的隧道。同時我們也可以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幫助者,幫助其他人走出隧道。當我們曾經接受幫助時,我們就會更願意且更懂得如何去幫助別人。當受幫助的人因為自己伸出援手而得到幫助,不只是受幫助的人很開心,幫助別人的人也會有說不上來的開心。所以,老師鼓勵大家可以試著去幫助別人,來體會幫助人的快樂。

*指導語*

    老師想要請問大家,剛剛在戴上眼罩的時候,你們覺得是什麼感覺呢?你們覺得自己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呢?有哪位同學要說說看?其實這種感覺有點像是在隧道裡面。而我們正走在隧道中。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有時候也會不小心走入黑暗的隧道中,這個時候就最需要有人可以跟我們說該怎麼走才能出去,就像是剛剛那樣。而有些時候我們並不是走隧道的人,而是引導人走出隧道的人。你是否有經歷過幫助人從隧道中走出來的快樂呢?老師希望大家可以去幫助別人,感受一下助人的快樂。

四、綜合活動

    回顧今天的上課內容,並預告下星期的上課內容。在回顧的同時,老師肯定每個學生的參與表現,並特別謝謝幫忙提水的同學。最後老師提醒同學,下星期上課地點在教室。

*指導語*

    老師今天帶大家玩了兩個遊戲。一個是要讓大家知道班級互助合作的重要性。而另一個是要讓大家體會,幫助人和被幫助的不同與感受,鼓勵大家可以試著去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今天大家都很賣力的參與活動,老師覺得很開心。在此呢,老師也要特別謝謝這兩位幫忙老師提水的同學,大家給他們兩個拍拍手。除此呢,老師也要謝謝謝謝班長把同學帶到這裡來上課。那下禮拜的上課地點是在教室,所以不要跑錯囉。下禮拜老師會給你們看一個小影片,是一個童話故事。那至於是什麼故事呢?下禮拜就知道了。那我們今天課就上到這邊。下課囉!

 

 

 

 

 

15分鐘

 

 

 

 

 

 

 

 

 

 

 

 

 

 

 

 

 

 

 

25分鐘

 

 

 

 

 

 

 

 

 

 

 

 

  

 

 

 

 

 

 

 

 

 

 

 

 

5分鐘

 

 

 

 

單元三:你也可以雪中送炭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3-1

3-2

3-3

 

 

 

 

 

 

 

 

 

 

 

 

 

 

 

 

 

 

2-1

 

 

 

 

 

 

 

 

 

 

 

 

 

 

 

 

 

 

 

 

 

 

4-2

 

 

 

 

一、課前準備

    老師事先準備好所要用的教材,包括氣球(10)、打氣筒、影片,以及事先確認播放器材可以正常使用。 

二、暖身活動:拯救氣球大作戰

()將氣球吹起來:老師請幾位自願的同學,幫忙把老師的氣球吹起來,把氣球吹好後交給老師。

()講解遊戲規則:老師講解遊戲的規則,並帶領同學玩一次。

*遊戲規則:全班的同學都坐在位置上,老師將吹好的氣球拋給班上的其中一位同學。之後要讓氣球一直停留在空中,不可以落在地上。當氣球快落地時,同學必須用手把氣球拍向空中,以傳給下一個人拍。遊戲進行時,每個人不可連續拍氣球兩下。

()設計情境:老師講解完遊戲規則後,便設計一個情境讓同學更進入遊戲中。老師可請同學想像氣球是班上很重要的寶藏,當氣球落地時,班上就失去了此寶物。因此同學必須要讓氣球一直停留在空中,以保護此寶物。

*指導語*

    好!同學,現在你們想像一下,這些氣球是你們班的寶石。如果寶石掉在地上的話就會碎掉,所以你們一定要保護好你們的寶石,不要讓寶石掉下來喔!

()增加難度:當同學較順手後,老師將第二顆、第三顆氣球,一直到把所有的氣球都拋給同學,以增加遊戲難度。

()遊戲結束:當同學可以很順利的將所有氣球都保持在空中時,老師便可以停止此遊戲。

()小結:老師講解氣球不只是可以代表寶物,也可以代表需要幫助的人。氣球的落地,就好像人遇到困難而心情、體力越來越差。它會因為同學伸出援手,而可以使需要幫助的人繼續走下去,甚至活下去。

*指導語*

    老師要請同學想一想,剛剛的氣球除了可以當作寶石以外,你覺得還可以當作什麼呢?老師覺得氣球就好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正在慢慢的被困難壓垮,而我們正是可以幫助他的人。氣球又好像是一個很餓很餓的人,就快要餓死了。這時候老師把氣球拍上去,就好像給那個很餓的人吃東西,讓他可以活下去一樣。那接下來老師要給你們看一部影片,這部影片講的故事我相信你們一定都聽過。

三、發展活動:賣火柴的小女孩

()影片簡介:老師簡略的說明「賣火柴的小女孩」這部影片的內容,讓學生有初步了解。

*指導語*

接下來我們要看的這個故事叫做「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相信有很多的同學都有聽過這個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在講一個小女孩,在一個很冷很冷的除夕夜裡賣火柴。因為她太冷且太餓了,最後受不了而死掉了的故事。

()播放影片:老師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這部影片。

(影片網址:http://tw.youtube.com/watch?v=lkVT2tqGkOo)

()分享討論:老師引導學生討論問題。

*問題:

Q1:在影片中小女孩發生了什麼事?

Q2:在影片中,路人和小女孩的互動為何?

Q3:小女孩的結局是什麼?

Q4:如果你是路人,你會幫助她嗎?你會怎麼幫助她?

Q5:當小女孩接受幫助後,她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小結:老師說明在我們的身旁,當我們遇到像小女孩這樣急迫需要幫助的人時,我們只要給他一塊麵包、一碗熱湯,她就可以繼續活下去。或許我們所遇到的人不像小女孩這麼悲慘,但當我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只要我們小小的伸出援手,就可以幫助他度過危機。

*指導語*

    各位同學,在你們的身旁是否有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人呢?或者你曾經遇過類似的人嗎?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要的只是你的一塊麵包、一碗飯、甚至只是一杯水而已。同學,當你們遇到這樣的人,是否願意去幫助他們呢?對你來說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對那個需要幫助的人來說,卻是上帝的恩典。或許你不會遇到像他們這樣餓肚子的困難,但我相信你們會遇到許多其他的困難。在這個時候我們也都希望有人可以幫助我們。相同的道理,這些人也都期待有人可比幫助他們,拉他們一把。所以老師鼓勵大家,當我們看到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時,一定要一定要伸出你出手去幫助她。他可能因為你的幫忙,而可以繼續的活下去。

四、綜合活動

    老師回顧此堂課的上課內容,並請同學在這個禮拜中去幫助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之後,老師將氣球送給幫忙吹氣球的同學,以示感謝。最後預告下星期的上課內容。

*指導語*

    今天老師帶你們玩了氣球的小遊戲,告訴你們幫助人的重要。同時也讓你們看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影片,希望大家可以透過今天的課程,讓你們更加知道別人的需要,以致能幫助人。那這些氣球呢,老師要送給幫老師吹氣球的這幾位同學,表示感謝。而下禮拜的上課呢,老師會讓大家聽一個小故事,跟這禮拜的故事也有一些關聯喔!那我們今天就先上到這邊,下課囉!

 

 

 

20分鐘

 

 

 

 

 

 

 

 

 

 

 

 

 

 

 

 

 

 

 

 

 

20分鐘

 

 

 

 

 

 

 

 

 

 

 

 

 

 

 

 

 

 

 

 

 

 

 

 

5分鐘

 

 

 

 

 

 

 

 

 

 

 

 

 

 

 

 

 

 

 

 

 

 

 

 

 

 

 

 

 

 

 

 

 

此網路影片沒有講話,若老師可以找倒完整的影片更佳。

 

 

 

 

 

 

 

 

 

 

 

 

 

 

 

 

 

 

單元四:讓幫助展開愛的翅膀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2-1

3-1

3-2

 

 

 

 

 

 

 

 

 

 

 

 

 

 

 

 

 

 

 

一、課前準備

    老師於上課前,事先準備好CD播放器和「做在最小的身上」故事聲音檔。

二、暖身活動:老師說

◎講解規則:老師講解遊戲規則。

*遊戲規則:老師會說出命令請同學來執行,例如坐下、站起來等等。但老師必須把「老師說」這三個字加在命令前面,此命令才會有效。若老師沒有說「老師說」這三個字,同學便可不用執行動作。例如:「老師說站起來」,則同學就必須站起來;當老師又說「坐下」,因為老師並沒有在命令前加上「老師說」這三個字,所以同學就不必坐下。此遊戲為趣味性遊戲,沒有特別的競賽或獎勵。

三、發展活動:做在最小的身上

()回顧上週的影片:老師帶領同學回顧上週的影片。

()分享助人驚艷:老師請同學分享在這星期中的助人經驗,並分享幫助人時的心情。若無人自願回答,則由老師點人回答。

()故事分享:老師簡介故事主角咚咚的故事,並進行播放。故事長度為1037秒。影片來源:聖誕愛是奇蹟 Disc 2(宇宙光出版)

*指導語*

    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做咚咚,這是發生在聖誕節的故事。故事是在講咚咚收到了爸爸、媽媽和奶奶送的聖誕禮物,其中有一本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書。當咚咚看完了這本書之後,你猜,她到了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吧!

()回應影片與給予同學回饋和小結:老師肯定剛剛分享的同學,肯定他們有像咚咚一樣善良的心和愛心。同時老師也鼓勵其他沒有機會幫助人的同學,當有機會時試著去幫助別人,把這份愛傳揚出去。老師期待每個人都能像咚咚一樣,成為有愛心的人。

*指導語*

    在影片中,咚咚做了什麼事呢?沒錯。她把自己的圍巾和便當給了旁邊那位有需要的同學。她是不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女孩呢?老師很慶幸,在我們班上也有好多像是咚咚這樣有愛心的小女孩和小男孩。剛剛你們也分享了這個星期你們幫助了誰什麼,這些幫助的大小都是跟咚咚一樣的。在上帝的眼中,不會因為妳幫助他比別人少而輕看你,上第喜歡人彼此幫助,彼此相愛。不論幫助多或少,在上帝看來都是一樣。而在老師看來,你們每個人也都像是咚咚這樣有愛心的小天使。期待你們未來可以用這樣的愛心,繼續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喔!

四、綜合活動

    老師帶領學生回顧這四個禮拜所學的收穫,並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當我們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時,我們同時也得到了無法形容的快樂。老師教導學生互助的觀念,告訴學生我們幫助了別人,有一天也會需要別人的幫助。唯有互相幫助的這份愛,才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指導語*

    這幾個禮拜,老師帶領你們一起認識了什麼叫做互助,我們也一起體驗了幫助人和被幫助的感覺。同時,你們也確實的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老師真的很高興有你們這群可愛的小天使。在未來,你們會遇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到那個時候,老師希望你們記住現在的感覺,伸出你們的手去幫助他。現在你幫助了他,有一天,就換成你需要被幫助了。期待未來你們班可以成為一個互相幫助的班級,讓這份愛可以延續下去。那這個單元的課就上到這邊囉!同學下課囉!

 

 

 

10分鐘

 

 

 

 

 

25分鐘

 

 

 

 

 

 

 

 

 

 

 

 

 

 

 

 

10分鐘

 

 

 

 

 

*理論基礎 

一、前言

品格教育是教育的趨勢,一九九八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研討會」中曾特別指出,道德、倫理、價值觀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周慧菁,2003)。因此,各國教育的重點紛紛著重在形塑品格高尚的好公民;在企業界亦有相同的看法,企業負責人眼中成功的要素,第一是人格特質,第二才是學業表現(陳雅玲,2003),強調人品比人才重要。高希均教授說:「沒有人,不能做事;沒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沒有人品,不論做什麼事,都是壞事。」

事實如此,從台灣理律員工盜賣顧客股票案、美國恩隆(Enron)前高級主管假帳風波、到日本西武集團前會長謊報股東資料進行內線交易,一連串的醜聞弊案,都是知識份子品格操守有了嚴重瑕疵,造成公司與社會的動盪。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情操,當為刻不容緩的重大議題。

我國一向注重品格倫理道德的涵養,然而面臨全球化的衝擊,社會變化快速,台灣社會正面臨嚴重的道德沉淪危機;當前社會充斥著貪污、欺騙、扭曲事實的風氣,價值觀嚴重扭曲。200311月天下雜誌進行國中小學的老師、家長的大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台灣社會的品格越來越壞;七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中小學品格教育遠不及十年前。有鑑於正確價值觀重建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在20039月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將「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建構新世紀品格教育」列入議題;並而在全國教育會議檢討之後,成立「品格及道德教育工作小組」,並且研擬「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教育部,003);期望能夠加強教師們對於品格道德教育的認識,為品格教育紮根;20042月召開「研商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會議」,主張品格教育應融入各項課程及教學中,落實評鑑機制督促學校落實品格教育,加強師資職前品格教育及教師在職進修,結合民間資源共同推動品格校園;此外,教育部也在20069月召開諮詢會議廣徵各界意見及檢討各校實施品德教育的策略方法,正著手修正「品德教育促進方

案」(教育部訓委會,2006)。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是學校教育當前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當台灣社會深陷道德沉倫危機風暴之中,遠在南半球的小國─紐西蘭,在世界經濟論壇與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中,政府的廉潔與透明度卻總是高居世界排行榜首或榜眼,工黨的海倫.克拉克(Helen Clark)在接受天下雜誌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紐西蘭人們不會為了致富,或給自己的家族帶來好處而從政,這是公共服務,也是紐西蘭社會的基本價值觀(狄英、藍麗娟、馬岳琳,2006)。紐西蘭將誠實、尊重、互助的美德融入課程中,並由體驗課程實際與社區人士互動學習,灌輸學生良好的傳統價值,並於生活中實踐之,確

有值得台灣學習效法之處。

紐西蘭 Marist School (Herne Bay)是一所小型的小學,位於奧克蘭地區;學校有特別的品格教育融入學校生活中,並且創造團結如家人般的精神。學生、教職員與家長們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與榮譽感。教師與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亦將尊重、關懷、禮貌、互助合作等品格教育內容融入課程中,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良好的表現(ERO 2004);因此,本研究擬瞭解 Marist School (Herne Bay)其品格教育實施之現況及其成效。

紐西蘭非常重視戶外的體驗課程,認為體驗課程能將學習帶入生活中,因此規劃了 LEOTC (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utside the Classroom )的課程,學生從這些體驗課程中,將學習與現實結合(Rivers, 2006)。品格教育並非只是課堂上的測驗,而應著重在日常生活的實踐,因此本研究擬瞭解 LEOTC 課程,將品格教育融合於其他學科之規劃與執行,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

在瞭解 Marist School (Herne Bay) 之品格教育的現況及其成效、LEOTC 品格教育課程之設計、規劃與執行,期盼能獲得該國之經驗,以為將來台灣規劃品格教育課程之參考。

 

二、文獻探討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的定義與內涵

品格(character)一詞,來自古希臘文Charassein,其希臘字源的意義是雕刻、銘記、切割,引伸為行為的典型和道德的規範,指形塑良善的德行,好的特質必須持續的去模塑,進而展現出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

對於品格教育,專家學者各有不同的定義,Kohn ( 1997) 認為品格教育是透過道德訓練的方式,將呈現正確的價值觀,並配合孩童的天性及學習方式有效的教學;Lockwood1997)則認為品格教育是學校所倡導的,旨在與其它社會機構合作的活動,這些教育活動能夠產生行為的非相對主義的價值觀,而直接塑造年輕人的行為;國內學者黃德祥(2003) 則認為品格教育是教育學生,使之知善、期望善,以及行善、表現良好行為,並內化成習性的歷程。總而言之,品格教育也是增進學生良好個人特質,使之知善、愛善、樂善的教育。

一九九二年國際品格教育聯盟集合心理學者、倫理學者、政界人士、教育界人士等各界菁英,分享有關品格教育的想法與研究心得,並試圖找出大家都能認同,而且要在家庭、學校、工作場所被教導的倫理價值;大會中決議「品格的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為:尊重(respect)、責任(res ponsibility),公平(fairness) 、值得信賴(trustworthiness)、關懷(caring)、公民責任(citizenship),作為現代公民應培養的基礎品格特質(周慧菁,2004)。根據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2006)的闡釋,品格教育包括三個部分:「私德」的品德教育(強調是非善惡的判斷)、公民教育(強調「以民為主」的基本認識與「服務大眾」的高貴情操),以及品格發展(強調培養「品格」的方法)(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2006)。

因此品格教育應是兼顧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全人教育,它包括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人格成長三領域(吳武典, 2007),應注重學生品格認知、情意與行為發展(黃德祥、洪福源, 2004),並陶冶學生良好的社會行為和個性,使學生能夠知道並實踐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問題(吳清山、林天祐,2005)。品格教育是藉由教與學的活動,使學生瞭解良善的品格,培養其高尚的品格,並於生活中實踐之,使其所作所為合乎社會道德規範。

()品格教育課程之實施

品格教育應能兼顧認知、情意與行為實踐,也就是使個體能知善、愛善、行善。要引導學生建構正確的價值觀,如此才能因時制宜的作出合乎道德要求的判斷,有了正確的認知後,還要試著了解和接納社會的道德規範,並透過反覆的參與實際活動,讓學生的體驗更加深刻,進而養成良好的品格。品格通常必須透過教育或是學習的歷程來陶冶,促使個體在與人交往時能表現出健全的品格(張春, 1992),內化成習慣,藉由教學策略性指導來促進社會和個人責任感之增加,甚至形成良好的個人特質。

品格教育的課程實施,可藉由正式、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增強其多面向的教育目標,正式課程著重其認知層面,非正式課程則注重其行動層面,潛在課程則較注重其情感層面(李琪明, 2004)。品格教育實施方案的設計,必須透過認知的過程,老師扮演學習楷模,建立一致的價值觀,還需加上家庭與社區的密切配合,讓學生把良善品格逐漸內化成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而實踐在日常的生活中(吳清山、林天祐,2005)。品格教育可透過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課程,經過討論、思考、體驗,內化形成價值,成為人格的一部分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實踐之;身教重於言教,老師、家長須以身作則,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典範,以落實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在意義上並不侷限於特定的方法或哲理,而是廣泛的包含了各個面向,透過學校、家庭與社區三者的合作關係,強化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實踐的能力。而美國品格教育協會(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2003)提出十一項品格教育原則,提供給教育人員參考,茲如下所述:

1、   教育是以良善的品格作基礎:學校與教師必須了解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將品格核心價值與觀念向家長與社區民眾廣為宣導,強調品格對於個人認知發展和實踐公民義務的重要性。

2、   品格必須廣泛的界定思想感覺與行為:要廣泛地界定品格,並提供多重的機會讓學生學習和討論。品格教育的核心價值不但應被理解,還要轉化為行動以付諸實現。

3、   有效的品格教育必須具有目的、正向與理解性的核心價值:品格教育的目標在使個體能從自我中心主義轉化為人際合作與相互信賴,學校要提供結構性的品格教育課程,支持教師有效教學與適性評量,促進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各層面發展核心價值,品格教育才能發揮作用。

4、   學校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社區:學校必須是一個具有關懷的環境,以發揮形塑和促進正向品格特質的作用。學生在學校裡學習的對象分別為環境的境教和教師的身教,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學生的楷模,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尊重與接納,而能尊師重道,才能在環境中潛移默化,使學生行為有效社會化。

5、   為了發展品格,學生需要有落實道德內涵的機會:教師應鼓勵學生將好品格視為生活處事之要件,多用具有道德價值的語言交談,以及經常參與校內外的社區服務(如學生領導、社區服務、合作學習),在活動中實踐品格教育的核心價值。

6、   有效的品格教育課程應包含尊重學習者並幫助其成功:品格教育課程是學生學習的部分,要融入學生的學習經驗,在各科的教學活動中,強調品格的價值,探討英雄人物的人格典範,鼓勵學生批判思考,以表達品格行為之定義與感想。  

7、   品格教育應發展學生內在動機:品格教育要確保學生朝正向的品格發展,強調內化作用,教師應激勵學生重視自己對社會負責的觀念,減少外部懲戒,藉由悔過與反省,讓學生體會社會規範的意義。

8、   學校教師必須成為道德學習中心,和學生分享品格教育的責任,堅持相同的核心價值:教育人員都要為營造道德校園盡力,將合乎品格的行為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模仿學習,發揮身教、言教的作用。

9、   品格教育需要在教育上給予學生道德指導:學校對於具有優良行誼之師生加以公開表揚,讓學校和社區成員皆能知曉,使師生具有更高的道德使命感。

10、    學校必須邀請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品格教育:學校延續家庭對子女品格的教化作用,爭取家長參與,善用家長的想法,可使品格教育具有更多的活力與動力。

11、    品格教育的評鑑目的在於評估學生了解善良品格的程度:實施品格教育計畫須定期評估其進度、目標的達成,以及對學生、教師、學校的影響。對於學生品格評鑑,以參與式觀察和質性評量為主,以瞭解學生品格行為的實踐程度。

上述的這十一條原則,不但是品格教育運動的思想原則,也是評論各式各樣品格教育活動的評鑑依據。品格教育必須要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學校必須要充滿關懷,教育人員對於品格教育也有應盡的責任。換句話說,就是教師在教育的情境裡,給予學生道德指導,使學生培養出良善的品格的歷程。

()台灣實施品格教育之現況

我國於2001年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有關品格教育的「公民與道德」從科目中消失,改以融入七大學習領域當中,遭受到許多學者的批評,認為在台灣傳統重視升學學科的氛圍下,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更容易被忽略;李奉儒(2004) 指出,現今九年一貫新課程將「道德」融入各學習領域的走向,此舉亦將對中小學生的品格教育產生直接的衝擊,倘若無適當的配套措施以及教師的正確體認,將嚴重影響青少年道德品格的發展,這是所有關心青少年教育者必須認真面對和思考的重要議題。

其實九年一貫課程中所強調的十大基本能力包括:

1.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欣賞、表現與創新;

3.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表達、溝通與分享;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7.規劃、組織與實踐;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教育部,2004)

十大基本能力可分成三個面向:人與自己(一~三項)、人與社會(四~七項)、人與自然(八 ~十項),而人與自己、社會、自然的良性互動是品格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此外,九年一貫課程的六大議題有:

1.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包括創造思考、問題解決、主動學習、溝通合作、終身學習的能力,並且懷抱科技時代的人文情懷,尊重自己及關懷他人,具有健全社會價值觀與開闊世界觀的國民。

2.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與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

3.性別平等教育,即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使「兩性」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促進男女在社會上的機會均等,而在兩性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共同建立和諧的多元社會。

4.人權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不斷地探索尊重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因此人權教育即是尊重、合作、公正、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

5.生涯教育應該連貫幼稚園到成人階段,學校中生涯教育與輔導應有多元化的思考角度,將生涯發展的概念融入教導及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的視野從學術世界延伸到工作世界,一併學習有關學術與職業的基本能力。

6.家政教育欲使學生從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等家政教學活動中,學習基本生活知能,體驗實際生活,增進生活情趣(教育部,2004)。教師在課堂上,可適時的在各領域融入六大議題,這些議題是適應現代生活所必備的條件,因此可透過六大議題來落實品格教育。

雖然九年一貫課程中並沒有將品格教育單獨成一個學習領域,但教師可掌握九年一貫課程統整的概念,以及領域課程的精髓,重視品格教育是日常生活教育一環的具體體現,而非僅靠課程與教材做知識的灌輸,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親身實踐。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適時的將品格教育融入各領域,鼓勵學生做中學,讓學生在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中實踐良好品德行為。

()紐西蘭之品格教育與戶外體驗課程

紐西蘭中小學一貫課程於2002年完成,課程強調生活情境融入教學中(陳清溪,2006);與品格教育較相關的課程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的課程分為五個主軸:社會組織、文化與傳承、地區與環境、社會變遷、自然資源與經濟活動,以問題發掘、價值探索、決策方式進行,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有教養、自信與負責的公民;瞭解其與國家社會組織互動時,其權利、角色與義務;瞭解紐西蘭多元文化與社會,處於國際社會所應具備的國際觀、並瞭解攸關公眾利益之全球化相關議題;以批判的思維看人類的行為,探索不同的價值觀與觀點,並幫

助學生價值澄清與做正確的判斷(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2)。價值觀的教育最主要強調八個基本價值,分別為:誠實、仁慈、關懷他人、同理心、服從、負責、責任;將八個基本價值融入現有課程進行教學,教學以說理與舉例進行,並提供機會讓學生反思做出決策;教學不只侷限於課堂上,而在學校的校園文化中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能從心靈深處與日常學習、遊戲和生活中去領悟,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懂得做人處事、應對進退的基本道理並成為社會的一份子,將知識、態度與行為連貫,成為知善、樂善、行善的人,將良善的價值觀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體驗式學習主要的教育哲學及理論架構是整合自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社會心理學家黎溫(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以及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等學者的理論,體驗式學習是將學習融入一個實際可能發生的情境,而有效的活動情境設計,學生不只覺得有趣,同時還能擁有新的經驗與學習。

紐西蘭的戶外體驗課程,獲得所有政府部門的支援與並監督課程的品質,是提供融合式的課程,擴充學生的學習經驗;戶外體驗課程有三個良好的成效:有效的教學、家庭與社區的參與、提供優質的課程(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n.d.)。在生活教育與引導反思的過程中,融入品格的體驗,認識良好品格的重要性,這些真實生活的體驗有助其課堂的學習。

 

*參考資料 

團契/營會/軒到─飛躍品格教育

http://www.cef.org.tw/program/theme/read_article.php?article_id=24&page_no=0

品格教育資訊網─品格教育培養

http://web.phc.edu.tw/boardsign/files/my_%AB~%AE%E6%B1%D0%A8%7C%B0%F6%BEi.pdf

給孩子最美好的生命禮物─品格教育

http://140.128.166.232/~tceb/book/co.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