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遭受到一個巨大的創傷經驗後,個體在記憶上及情緒上,無可避免的會再度陷入此創傷壓力中。再度體驗包括反覆回憶此事件、出現令人煩擾的夢境、在類似創傷事件的情境下感覺強烈的心理痛苦或感覺經驗再現。上述這些症狀會持續超過一個月,而伴隨著努力要逃避和壓抑有關創傷事件的事務,以及常見的退化行為和對反應降低。此外,知覺激動的狀況也持續的增加(例如:難以入睡、易怒、難維持專心、過度警覺)。這種疾病在所有的系統上都會產生焦慮症狀,包括身體上、情感的、認知的和行為的。患者經常感覺他們先前的適應方法和對外在世界的知覺已經不再運作了,同時也感覺困惑以及缺乏方向感。Atwood和Chester研究發現,假使這個創傷事件的發生沒有任何的警告、患者事前沒有任何的經驗,則其衝擊就會更大。而創傷事件關係到其他沒有生還的人,如此次的震災事件,則生還者在創傷後壓力的症狀還會產生生還者的罪惡感而造成自殺的意念、或身體化症狀(somatization)、及使用藥物或酒精等物質作為解除痛苦的方法等現象。憂鬱、焦慮和憤怒可能伴隨於這種疾病。而如果未來的壓力源無止的困擾著患者,會使患者感覺他們好像已經無法控制他們的生活了。有一些患者甚至在創傷事件之後改變了他的主要人格(引自張景然等譯,民87年,p168)。
綜合而言,創傷後的壓力症候群,包括有以下的症狀:
亦即我們可預期震災後的學生,大約會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上課時極可 能會有恍惚、無法專心、無故哭泣、精神不濟、惡夢難入眠、覺得讀書沒意義、不知道活著為什麼或是強烈想要一個安全感或保證等現象。而如果沒有給予適當的協助,則可能有自殺的危機。
他們常會出現的話包括:
「為什麼會有這種事發生。」
「我沒有辦法不想到地震發生的那時候….好像天崩地裂,一下子之間所有的 一切都變了。」
「上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好人會死,這個世界還有正義和公理存在嗎?」
「經歷這麼大的變故,我不知道我到底要相信什麼,努力要做什麼,隨時都會有個大地震再來,所有的努力一夜之間還是化成泡影。」
「我不知道怎麼做才會真正的安全,我現在看到高的東西都會忍不住想要把它們拿下來。」
「最近都覺得昏昏的好像也沒什麼是,我也沒有覺得緊張,可是就是睡不好。」
二、失落的反應歷程
在這次震災中,許多人的房子倒了,東西不見了,辛苦了一輩子的東西,再也追不回來了,類似這種突然沒有預警的情況下,親密的家(友)人突然的死亡,對生者而言,受到的衝擊與影響最大,將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如憂鬱、緊張、害怕與強烈的分離焦慮等,甚至會產生「生存者罪惡」,認為活著是不對的,而產生自傷的行為,根據國外經驗,災難事件一至二個月後,往往是存活受難家屬的自殺潮。
根據Bowlby的觀點,與人產生親密的聯結是求生存的本能,所以當人們失去了維持情感的聯結時,會產生強烈的抗拒反應,即造成所謂的失落反應,最常出現的包括哭泣、生氣、黏人,Bowlby認為這些悲傷的反應是必需的,他觀察動物的失落後反應行為,發現動物經歷這些悲傷過程,是為了要和失落的對象重新建立關係,是一種進化的過程。而若人們在遭遇到失去親人這麼重大的失落事件,卻連憤怒都表達不出來,而以冷漠、退縮或強迫行為的反應替代時,他們就無法走出這個失落的過程。
Willian Worden就主張,在協助學生走出失落時,須經歷四個階段:(一)接受失落的事實 (二)經歷悲傷的痛苦 (三)重新適應逝者不在的新環境 (四)走出悲傷形成新關係。
在經歷這四階段時可能會遭遇到的反應有:
1.否認死亡的發生:會不斷的尋找或是繼續幫死者準備日常用品,以避免 面對哀傷,甚至產生幻覺聽到死的聲音等。
2.否認失落的定義:會以我一點都不想念他,反正他最愛的人不是我等方式來否認失去的痛苦。
3.選擇性遺忘:無法想起死者的面容等。
4.麻木或冷漠:以沒有感覺來否認事情的發生。
(二)強烈的憤怒:在這個階段中,生者開始面對死亡這個事實,但無法免除這種失去的痛苦,所以會產生許多憤怒,包括對死者,對自己無法幫上忙,及對協助他的人等,是生還者很難面對的一個階段。
(三)悲傷反應:Parkes認為要完成走過失落的過程,悲傷是必需經歷的雖然它會帶來失落者極大的痛苦,但若逃避不願面對,則將無法在心中真正完成失落完整的歷程,認清失落的事實,而無法建立新的關係。Atwood和Chester即認為類似震災這種突然不預警的死亡,較一般的死亡,更難被人接受,尤其地震所造成的失落可能同時包括了生活中所有熟悉的物品消失及重要他人的死亡,是屬於多重的失落,將使得面對它的痛苦更巨大。
綜合以上的資料,團體輔導活動的設計將先由認識自己的感覺開始,在漸漸引導學生抒發地震前後的感覺,並教導其一些紓解壓力的方法,能夠處理自己的情緒。
參、計劃內容:
詳見單元一至五單元,每單元計劃包含活動流程、單元目標等。
各單元名稱:
單元一:我的奇檬子
單元二:聽感覺在說話
單元三:地震調理站
單元四:紓解壓力大寶典
單元五:蛻變的毛毛蟲
肆、實施對象:國中二年級學生(災區),以班級為單位,每班40人
伍、實施時間:每週的輔導活動課
陸、評鑑方式:一、單元評鑑:包含學生評鑑與教師自評(附件一)
二、總評鑑:包含學生評鑑與教師自評
柒、參考書目:
教育部學生輔導支援中心(1999) 921災後心理復健與輔導研習手冊。教育部。
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譯(民84)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景然等譯(民87)心理異常診斷與治療。台北:五南出版公司。
單元一方案名稱:我的奇檬子 |
|||
單元目標:讓學生認識自己的感覺並能加以辨認 |
|||
實施流程 |
活動內容 |
時間 |
備註 |
1.暖身
2.分組討論
3.經驗分享
4.總結
|
1.1主題解說 1.2情緒臉譜的介紹 和舉例
2.1將全班同學依座號分為五組 2.2由老師說明活動方式以及活動目標 2.3引導學生依情緒臉譜畫出自己災後的情緒狀態
3.1小組成員間的感受分享---簡述情緒成因以及伴隨而來的經驗
4.1學生填寫回饋單,教師做摘要和結語並給予學生祝福 |
5 ’
15 ’
15 ’
10 ’ |
附錄二
附錄一
|
單元二方案名稱:聽感覺在說話 |
||||||
單元目標: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覺 |
||||||
實施流程 |
活動內容 |
時間 |
備註 |
|||
2.紙筆填寫
3.分組
4.經驗分享
5.總結
|
1.1放柔和音樂 1.2老師回顧前次活動內容,再簡略說明今天活動的單元目標。
2.1請同學填寫「聽感覺在說話(一)、(二)」 3.1讓同學尋找差不多回答者為同組 3.2老師在大略將差異人數減少,分為五組
4.1同學經驗分享並推派代表每組發言分享
5.1老師總結,學生填寫回饋單。 |
5 ’
10 ’
10’
15 ’
5 ’
|
準備音樂帶
附錄三、四
附錄一 |
|||
單元三方案名稱:地震調理站 |
||||||
單元目標:了解地震後的感覺 |
||||||
實施流程 |
活動內容 |
時間 |
備註 |
|||
1.暖身
2.分組
3.紙筆填寫
4.經驗分享
5.老師講述
6.團體討論
7.總結 |
1.1放激昂音樂--朋友 1.2老師回顧前二次活動內容,再簡略說明今天活動的單元目標。 2.1請學生自找5人一組將學生分成八組。 3.1請同學填寫「個人反應狀況自我檢示表」 4.1同學對成員分享對於地震後的感覺。 5.1由老師講述「個人反應狀況自我檢示表」的意義。 6.1關心自己也關心別人 —討論「如何看待地震」、 「如何關心別人」、 「檢示地震對自己的影響」。
7.1老師總結,學生填寫回饋單。 |
3’
2’
10’
5’
10’
10’
5 ’ |
準備音樂帶
附錄五
附錄一 |
單元四方案名稱:抒解壓力大寶典 |
|||
單元目標:教導學生學習如何轉換負向情緒與抒解壓力 |
|||
實施流程 |
活動內容 |
時間 |
備註 |
1.暖身
2.分組
3.經驗分享
4.老師講述
5.實地演練
6.總結 |
1.1老師回顧前幾次活動內容,再簡略說明今天活動的單元目標。 1.2請同學放下手邊紛擾的事物,全心投入接下來的活動。 2.1將學生依座位區分成四組。 3.1老師請各組同學討論平時用來宣洩情緒的方法並對成員分享如何應用於地震後的壓力抒解。 4.1由老師介紹一些宣洩的方法,如下: 音樂大補帖、體能活動、回想快樂的事、看笑話或是喜愛的書、尋求支持系統、呼吸冥想法、肌肉放鬆法、尋求專業機構求助、宗教支持。 5.1指導同學練習呼吸冥想法和肌肉放鬆法。 6.1老師總結,學生填寫回饋單。 |
2’
3 ’
10 ’
5 ’
20’
5 ’ |
準備心靈音樂 附錄六
附錄一 |
單元五方案名稱:蛻變的毛毛蟲 |
|||
單元目標:回顧並統整前四次單元活動內容並增強成員的 正向思考及自我肯定。 |
|||
實施流程 |
活動內容 |
時間 |
備註 |
1.暖身 —優點轟炸
2.團體討論
3.分組活動
4.經驗分享
5.老師講述
|
1.1老師先將全班分為四組,之後先說明優點轟炸的活動方式與目標,學生分組輪流先說出自己的優點,並聆聽其它成員說出自己的優點 2.1老師在放鬆的音樂聲中,帶領著學生回想過去四次單元活動的大概流程。 3.1由於全班已分為四組,所以用抽籤的方式,由每組各回顧一個主題,討論活動的收穫、對老師的回饋,與活動需要改進的地方
4.1各小組將先前討論活動的內容,推派代表出來發言與全班分享 5.1老師總結,學生填寫回饋單。 |
10 ’
5 ’
15 ’
10 ’
5 ’
|
準備音樂帶
附錄一 |
附錄一 我與老師的小秘密
對於今天的內容我有些話想說
……………1.我今天學到了:
2.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
3.我較不喜歡的部分是:
4.我想給同組組員的回饋是:
5.我對老師今天上課方式的想法是:
6.我覺的老師可以再加強的部分是:
7.如果還有見面機會期待的上客課內容是:
《附錄二》老師上課講義
《附錄三》 聽感覺在說話(一)~~地震以後~~~
很多 一些 一點點 都沒有
了什麼事
2.我能告訴人家我需要什麼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3.新同學喜歡跟我在一起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4.我喜歡跟新同學在一起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5.我覺得安全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6.我有一些高興的事可說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7.別人了解我的感覺如何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8.我可以和我住在一起的
人談我的感受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9.我在學校裡很快樂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10.我覺得生氣的時候,
我可以告訴別人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11.我現在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附錄四》 聽感覺在說話(一)~~地震以後~~~
很多 一些 一點點 都沒有
了什麼事
2.我能告訴人家我需要什麼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3.新同學喜歡跟我在一起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4.我喜歡跟新同學在一起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5.我覺得安全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6.我有一些高興的事可說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7.別人了解我的感覺如何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8.我可以和我住在一起的
人談我的感受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9.我在學校裡很快樂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10.我覺得生氣的時候,
我可以告訴別人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11.我現在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附錄五》 個人反應狀況自我檢視表
這一次的大地震,許多人被驚嚇到,在身體和心理可能都受到影響,而有各種反應,請你閱讀下列各題項,檢視自己在地震發生到兩天內及目前自己曾發生的狀況,在該項打「v」。一方面可以協助自己了解地震對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了解你受到地震影響的情形。
兩天內 目前
﹝例如肌肉緊張、心跳加快或冒汗﹞...................................... □ □
件有關事物................................................................................ □ □
盡量迴避會回憶災難事件有關的活動、地方或人................ □ □
不能回想起災難情形的重要部份.............................................. □ □
對於以往有興趣的活動感到興趣減低或少去參加了............ □ □
二、相關反應
以下個人資料,有助於我們為您做日後的保健工作
班級:
姓名:
學號:
性別:
地震當晚居住:□台中縣
□台中市
□彰化縣市
□南投縣市
《附錄六》 想像法的指導語
創造自己的小天地:
走向一個安適的地方,躺下,使全身感到舒服。閉上眼睛...慢慢走向你心中一個安靜的地方...可以是在戶外或戶內.....那兒是安寧而安全的...想像自己卸下焦慮、煩惱.....注意遠方...你聞到了什麼氣味?...聽到了什麼聲音?...注意你的面前.....伸出手,摸摸看...覺得如何?...聞聞看...聽聽看...使氣溫宜人...有安全感...找尋一個特別的地方,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找尋那通往那兒的小徑...用腳觸地...抬頭看看...看到了什麼?...聽...聞..沿路走去,直到你進入你自己安靜、舒適、安全的天地。
你已經到達了你的小天地...在你的腳下的是什麼?...覺得如何...走幾步路.....看看什麼在你頭上?...聽到什麼?還聽到其他的嗎?...伸出手,碰一樣東西...是什麼形狀?有沒有筆、紙、或畫在附近,或有沒有沙可以玩,有沒有黏土可以捏塑?...向他們走去,拿起來,聞聞看。這些是你的特殊工具,或是你內心的導師藉以表白他的情感或想法的工具...盡量向遠處眺望...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有沒有注意到一些芬芳的氣息?
現在你得找個地方及一條路讓你心中的導師進來。在你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注意它的氣味、聲音、景致...這兒屬於你,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傷害你...如果有任何危險,把它驅趕出去...花三到五分鐘的時間去明暸你是放鬆、安全而舒適的。
記得這兒的氣味、滋味、景致、聲音...你隨時都可以回來這兒鬆弛自己,只要你願意...從同樣的小徑或入口離開...注意地面,觸摸身邊的東西...遠眺,欣賞景致...記住:你所創造的天地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回來。說一句肯定的,如“我可以在這兒放鬆身心”,或“這兒是我的小天地,只要我想來,就可以來。”
現在,張開眼睛,立即享受放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