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學習
壹、設計理論基礎
國中生從國小畢業進入中學校園,面臨新課業和較多科目的學習,產生莫大的考驗及壓力。國一學生除了要適應校園生活的改變,也要調整學習的方式,以更有效能的學習,應付龐大的課業。學習輔導是輔導室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也是輔導活動課的重要內容,用以幫助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習良好。
本方案設計僅就學習中之記憶、語文、邏輯思考等能力來呈現,期望能藉此方案活動讓學生了解自我的學習能力,進而善加運用,吸收知識、增長智能,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
一、認知發展論
皮亞傑(Jean Piaget)認知發展理論有兩個基本的概念:(一)基模(scheme);(二)適應(adaptation),所謂基模是個體適應環境的思考與動作的基本模式,它是個體在既有的生物條件下所獲得的能力與經驗,基模是認知發展的基本結構,基模的改變表示學習的結果(黃德祥,民83)。
皮亞傑認為知識的形成和獲得是適應的結果,當個人接觸到新的環境、事物與經驗時,會用舊有的、已經存在的基模來做解釋,使它們能夠融合到舊有的基模當中;但是當個人發現其原有的基模不足以用來解釋新的經驗時,便會根據外界事物的特徵,修改其原有的基模,以吻合新的事物或經驗,並避免認知失衡。前者稱為「同化」(assimilation),後者則稱之為「調適」(accommodation)(黃德祥,民83)。
依照皮亞傑的論點,為了獲得新的知識,個體必須使新舊經驗能產生聯絡,同時也須修正基模以區分新舊經驗的不同,認知結構即是基模不斷重組(restructuring)的結果(黃德祥,民83)。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依照各階段個體基模功能的不同,將個體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一)感覺動作期-出生至2歲;(二)前運思期-2歲至7歲;(三)具體運思期-7歲至11歲;(四)形式運思期-11歲以後(黃德祥,民83)。國一的學生的認知發展已到達形式運思的階段,對於問題的思考不再僅限於具體的內容,因此也較能夠運用抽象思考來推理、判斷並學習,故有關邏輯性思考及推理的能力之訓練與學習也是必需的。
二、學習相關理論
(一)學習的界說
一般心理學家對「學習」(learning)一詞所下的界說是:學習是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張春興、林清山,民78)以下茲就此界說中所包含的三個要點加以說明:
1.既然學習是經由練習或經驗的結果,若沒有經歷練習或經驗而產生行為之改變,也不能稱之為學習。
2.經由學習所改變的行為應具有持久性,因此,例如因為身體疲倦而導致反應或行動變慢,不能算是學習。
3.由他人教導或訓練雖然能產生學習,但學習並非全由教導與訓練而來,個體經由與環境中與各項事物接觸的經驗,也能夠產生學習。
(二)發現學習論
在認知結構學習論中,布魯納(Bruner)特別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認為從事象變化中發現其原理原則,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故被稱為發現學習論(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其中,布魯納將人類對環境中的週遭事物,經知覺而將其轉換為內在心理事件的過程,稱為認知表徵。而認知表徵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張春興,民85):
1.動作表徵-指三歲以下的幼兒靠動作來認識了解周圍的世界,也就是靠動作來獲得知識。
2.形像表徵-指兒童經由對物體知覺留在記憶中的心像,或靠圖片等,即可獲得知識。
3.符號表徵-指運用符號、語言文字為依據的求知方式。發展至此,表示兒童可以按邏輯思維去推理和解釋周圍的事物,也就是能夠直接從事抽象思考。
(三)語文學習
語文學習主要是指以人類自動發出的聲音為起點行為,而後使其聲音與某種意義相聯結,此即為口語學習。有了口語習慣之後,復以口語中已有之聲音與意義為起點行為,再進一步與某種形象的符號相聯結,此即為文字學習,由聲音的意義化,而後又進入符號的抽象化,是為人類語文學習的基本歷程(張春興、林清山,民78)。
語言學習是學習的重要部分。透過語言的學習,讓我們和外界有了簡單易懂的溝通方式,許多的學習理論以語言為研究內容,期能幫助學生能發展及學習的更好。
Bruner等人歸納出語言促進認知發展的五個途徑(鄭昭明,民82):
1.語言與文字促使個體努力思考其意義,而形成概念。
2.兒童與成人透過對談,使兒童獲取經驗和知識,具有教育意義。
3.學校是提供語言學習使用的場所。
4.科學概念的傳遞是透過語言進行的。
5.表徵方式的的互相矛盾或衝突是智慧發展的來源之一。
(四)動作學習
動作學習的連鎖化是以個別建立的刺激反應聯結為基礎,進而把多個已聯結過的刺激反應聯結,按一定的順序串連在一起;也可以說是一連串刺激與反應的有秩序的組合(張春興、林清山,民78)。
(五)邏輯思考法:
所謂邏輯思考法,是根據已有的概念、原則或事實從事推理而得到結論的一種導向思考方法,邏輯推理又分為演繹和歸納兩種思考方式,以下便進一步說明(張春興、林清山,民78):
1.演繹性思考-根據既定的原則去判斷個別的情況。如個別情況符合原則,即可給予肯定的判斷;若個別情況與原則不符,則予以否定之判斷。
2.歸納性思考-根據多次對同類事象的觀察得到的經驗所做的判斷,是一種以個人經驗為基礎的推理方式。
(六)視覺訊息的貯存
我們閱讀時,眼球急速跳動,在跳動之間有短暫停留,此時為眼球固定。眼球跳動時並不會吸收訊息,只有當眼球固定停留在某一點上時,才能吸收訊息,此種短暫的視覺貯存是我們進一步處理訊息的基礎(鄭麗玉,民82)。
(七)後設記憶(metamemory)與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後設記憶即能知覺到自己記憶容量及處理情形之能力。此能力隨學習而增長,又更加促進學習效能,可採行的有效策略如(朱敬先,民84):
1. 複誦策略(rehearsal strategy)-為了使所讀材料能變成有意義的文字而被記住,並且能有效的理解,個體可以採用大聲朗誦、再讀一遍、突顯細節、重複的說或重複的寫等方法,以達到其效果。
2. 組織策略(organizational strategy)-將材料重新整理、分類、分層架構、作摘要、圖示等,都能夠幫助學習且增進記憶。
3. 精緻化策略(elaboration strategy)-指的是學習者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已經習得的訊息加入新學習的訊息,使新舊知識做精確與有意義的聯結。例如利用語文聯想來進行學習;或採取「關鍵字法」;或採用「位置法」,也就是設法將欲記憶的材料與自己所熟悉的情境或文字來加以聯結,增加回憶時檢索上的速度與正確性。
弗拉福(Flavell)將後設認知定義為「一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結果的覺知及自我調整。」(鄭麗玉,民82)。一個人知道自己認知歷程的種種,才能做最有效率的學習,例如:自己相對於工作需求有何能力、什麼時候使用何種策略、何種科目該使用何種策略。
(八)記憶
記憶是學習中一項重要的能力,許多科目的學習都需要倚賴良好的記憶能力。
記憶的材料可以是語文的,也可以是非語文的,記憶能力好的學生,學習出現障礙較少,有關學習與記憶的策略不少,主要的策略包括對於目標訊息的獲得、儲存或使用有直接的促進效果(鄭昭明,民82)。
不管從發展的角度或從學習類別的角度來看,學習都是需要方法的,倘若學生能夠習得有效之學習方法,將可以事半功倍,並獲得成就感。以下所列之學習方法、策略,或可在課堂中補充、教導,讓學生在課業上有努力的方向。
三、學習策略
(一)有關記憶的有效學習策略茲略述如下(引自鄭昭明,民82):
1.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任何學習與記憶的第一道關卡,必須選擇重要的消息去注意。
2.避免干擾:干擾是人類容易遺忘的因素,
3.復誦與複習:復誦是基本的記憶方式。精緻性的復誦可使項目轉存於長期記憶的系統,得以長久的保存。
4.把資料聚集成串:把消息聚集成一單位,記憶將產生較佳的效果。
5.尋求邏輯關係:消息若能透過自然或人工的邏輯關係而記憶,記憶就教簡單而持久。
6.尋求有效的轉錄:把無意義的消息轉化成有意義的消息,可便於記憶。
7.歸類與組織:將要記憶的消息分門別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8.使用心像:將要記憶的抽象項目具體性,句較高的心像值,方便記憶。
9.尋求過去知識的連結:以理解的方式幫助記憶,記憶術的使用:位置記憶法、關鍵字記憶法、SQ3R記憶法。
(二)學生求知策略-SQ3R
SQ3R讀書策略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賓遜(Robinson)所提出,這幾個代號代表讀書的五個步驟(引自張春興,民85):
1.瀏覽(survey)-先掃描式的讀一遍,以得到概略的認知。
2.質疑(question)-瀏覽中若有疑問先記下,等閱讀時再找答案。
3.閱讀(read)-再從頭仔細閱讀。
4.記誦(recite)-隨讀隨記,從短期記憶輸入長期記憶。
5.復習(review)-最後再通盤整理,理解的部分記憶之,不理解之處重讀之。
不管是過去一試定終生的聯考時代,還是強調多元入學、九年一貫的現在,不可否認的,國中生的課業壓力始終存在。正視這個問題,解決之道,除了擬出適當之教育政策外,身為教師的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協助學生快樂學習,以「樂讀」取代「苦讀」;教導他們「活用」而非「死背」,以上述各種理論為基礎,善用教學方法,相信能為自己和學生開闢一片天,在學習的世界中,自由呼吸。
四、參考書目
朱敬先(民84)。教學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張春興(民8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黃德祥(民83)。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鄭昭明(民8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桂冠。
鄭麗玉(民8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貳、輔導活動設計方案-有氧學習
單元名稱 |
眼明手快 |
適用年級 |
國中一年級 |
|
|||||||
設計參考 |
綜合活動課本(康軒版)第一冊第二主題 單元二 |
|
|||||||||
編製者 |
陳怡汝、劉惠萍 |
時間 |
45分鐘 |
|
|||||||
教學方式 |
講述、分組活動、討論、發表、實作 |
編製日期 |
92.07.23 |
|
|||||||
學生背景分析與設計構想 |
國一學生面對國中繁重的課業壓力,產生困難和疑惑,設計此方案,幫助並加強其能有效學習。 |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
認知方面: 一、能明白自己在語言、手腦協調、記憶等能力
情意方面: 二、能體會自己在語言、手腦協調、記憶等能力的表現
技能方面: 三、能了解自己在語言、手腦協調、記憶等能力的運用時機和相關聯科目應用
|
1-1學生能明白自己在語言的能力 1-2學生能知道自己在手腦協調的能力 1-3學生能了解自己在記憶能力
2-1學生能體會自己在語言能力的表現 2-2學生能察覺自己在手腦協調能力的表現 2-3學生能體驗自己記憶能力的表現
3-1學生能說出自己語言能力的運用時機和相關聯科目 3-2學生能說出自己手腦協調能力的運用時機和相關聯科目 應用 3-3學生能說出自己記憶能力的運用時機和相關聯科目應用 |
|
|||||||||
|
活動目標 |
活動內容 |
時間 |
教具 |
|
||||||
|
1- 1 2- 1 3- 1
1- 2 2- 2
3- 2
1- 3
2- 3
3- 3
3-1 3-2 3-3 |
一、引起動機 1. 有人說話快又清楚,有人過目不忘,為什麼?
二、主要活動:各種學習能力得自我檢核 (一)語文能力:出口成章 1. 說明活動進行方式:教師發下成語接龍學習單 請學生在5分鐘內作答。 2. 徵求寫最多句成語的學生上台發表 3. 邀請學生分享在哪些科目或活動應用到此能力
三、手腦協調能力:快打炫風 1.說明活動進行方式:兩人一組,一扮烏鴉,一扮烏龜,教師朗讀故事,念到「烏龜」時,扮烏龜的同學就打烏鴉的手,反之亦然。 2.學生開始進行活動 3.分享在哪些科目或活動應用到此能力
四、記憶能力:過目不忘 1.說明活動進行方式:教師說明等一會將在電腦螢幕上撥放投影片,內容有二十四個物件,要記下來,只有一分鐘的時間可看。 2.發下白紙,請同學畫出二十四個格子,做為紀錄紙。 3.進行活動 4.核對正確答案 5.教師統計學生成績及人數 6.教師說明此能力為記憶能力的一種 7.分享在哪些科目或活動應用到此能力
五、結束活動: 寫回饋學習單 |
2’
5’
5’ 3’
5’
5’ 3’
3’
2’
5’
3’ 4’ |
學習單
電腦 投影機 紙
學習單 |
|||||||
輔導活動課程方案設計------有氧學習(二)
單元名稱 |
小小柯南 |
適用年級 |
國中一年級 |
|
||||||
設計參考 |
綜合活動課本(康軒版)第一冊第二主題 單元二 |
|
||||||||
編製者 |
陳怡汝、劉惠萍 |
時間 |
45分鐘 |
|
||||||
教學方式 |
講述、分組活動、討論、發表 |
編製日期 |
92.07.23 |
|
||||||
學生背景分析與設計構想 |
國一學生面對國中繁重的課業壓力,產生困難和疑惑,設計此方案,幫助並加強其能有效學習。 |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
認知方面: 一、能明白自己在推理、觀察等能力
情意方面: 二、能體會自己在推理、觀察等能力的表現
技能方面: 三、能了解自己在推理、觀察等能力的運用時機和相關聯科目應用
|
1-1學生能明白自己在推理的能力 1-2學生能知道自己在觀察的能力
2-1學生能體會自己在推理能力的表現 2-2學生能察覺自己在觀察能力的表現
3-1學生能說出自己推理能力的運用時機和相關聯科目 3-2學生能說出自己觀察能力的運用時機和相關聯科目 應用 |
|
||||||||
活動目標 |
活動內容 |
時間 |
教具 |
|||||||
|
1- 1
2- 1 3- 1
1- 2
2- 2
3- 2
3-1 3-2 |
一、暖身活動: 教師複習上次課程所學的三種學習能力 二主要活動: (一)推理能力:家庭煮夫 1.說明活動進行方式:教師說明情境:「王先生要烤肉,一快牛肉正反兩面要考熟,需要20分鐘,王先生、王太太、王小弟都很餓,但烤肉架一次只能烤2塊肉,請問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烤完3塊肉?一起幫王先生想辦法。」 2.請學生根據提供的資料,推理出正確答案。 3.教師請提出正確答案的學生上台解釋其推理過程 4.教師說明此能力即為推理能力的一種 5.分享在哪些科目或活動應用到此能力
(二)觀察能力:明察秋毫 1.說明活動進行方式:仔細看教師所發下的參考圖片(時間1分鐘) 2.寫出兩邊不同的地方 3.教師公佈答案 4.教師說明此能力即為觀察能力的一種 5.分享在哪些科目或活動應用到此能力
三、結束活動: (一)自由發表、歸納 1.教師說明:希望學生了解5種學習能力的內涵,且說明但不含蓋所有的學習能力 2.鼓勵同學透過正確的方式來了解各種學習能力,並以「自我悅納」「勤能補拙」的態度發展自己的能力 3.請學生提出有關學習能力的各種問題 4.學生寫回饋單 |
3’
5’
5’
5’
2’
5’
5’
5’ 5’
5’ |
參考圖片 (康軒版綜合活動第一冊 第26頁)
回饋單 |
||||||
輔導活動課程方案設計------有氧學習(三)
單元名稱 |
方寸之間的體驗 |
適用年級 |
國中一年級 |
|
|||||
設計參考 |
綜合活動課本(康軒版)第一冊第二主題 單元二 |
|
|||||||
編製者 |
陳怡汝、劉惠萍 |
時間 |
45分鐘 |
|
|||||
教學方式 |
講述、討論、發表、實作 |
編製日期 |
92.07.23 |
|
|||||
學生背景分析與設計構想 |
國一學生面對國中繁重的課業壓力,產生困難和疑惑,設計此方案,幫助並加強其能有效學習。 |
|
|||||||
教
學
目
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
認知方面: 一、能依照步驟摺出點頭鳥
二、能知道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及課後複習的意義
情意方面: 三、能體會自己在摺紙時的學習經驗,了解課前預習、專心聽講的重要性
技能方面: 四、能完成點頭鳥的製作
|
1-1學生能明白點頭鳥的製作步驟 1-2學生能知道如何做出點頭鳥 2-1學生能知道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及課後複習的意義
3-1 學生在摺紙時,能體會自己的學習經驗。 3-2學生了解課前預習、專心聽講的重要性。
4-1學生能完成點頭鳥的製作,做出成品。 |
|
|||||||
活動目標 |
活動內容 |
時間 |
教具 |
||||||
1-1
1- 2 3-1
4-1
2- 1 3- 2 |
一、暖身活動: 1.教師說明:有效學習首要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除此還需要什麼呢? 1.學生自由發表 2.教師歸納:從摺一隻會點頭的鳥來發現有效學習的一些方法。
二主要活動: (一)試摺「點頭鳥」 1.教師將已摺成點頭鳥的成品放講桌上 2.請學生將A4紙裁成正方形,摺出點頭鳥 3.約30秒後,教師點出學生「無所適從」的感覺。教師不需理會,只需要求學生摺出點頭鳥。
(二)展示海報並講解點頭鳥的製作 1.教師將點頭鳥步驟海報貼在黑板上,請學生用同一張紙依步驟試摺 2.教師指出:預先看摺紙步驟,知道如何著手,但同樣的東西,有人能懂,有人不懂,所以需要教師講解。 3.教師講解摺紙步驟,學生依說明一步步的摺。 4.教師指出:經講解後,大部分的同學都已經能摺出點頭鳥,將海報取下,並收起點頭鳥。 三、結束活動: (一)自由發表、歸納 1.請學生討論在上一個活動的三階段中,自己反應如何? 2.依序請學生發表自己的反應及因應方式 3.分享自己在學習中如何進行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及課後複習,並提出個人心得。
(二)教師歸納:預習、課中學習及課後複習的一些方法,大家可依自己習慣運用之 |
5’
10’’
5’
5’
5’
10’
5’ |
色紙
參考海報
|
||||||
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