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不同~~性別刻板印象2

 


活動名稱:男女大不同~~性別刻板印象2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諮系95級 鐘珮慈

 

 

單元名稱

男女大不同~~性別刻板印象2

人數

40

時間     

45分鐘

地點

一般教室

方案設計

鐘珮慈

準備器材

視聽器材、影片、廣告、回饋單

適用對象

國中二年級學生

學生背景

為國二學生,平常班上氣氛熱鬧,喜歡生動的教課方式,會主動討論,與老師互動良好,在某些特別狀況會發生有性別角色分明的傾向。

理論基礎

青少年乃指介於兒童期到成年期的一個過渡期,一般泛指13歲至19歲的年輕人(黃德祥,民87) ,而國中生階段恰巧介於此時期;此階段的青少年,除了逢青春期,生理上因生長激素分泌所產生的生長陡增現象,還包括其所引發之心理變化、社會適應等。針對此階段發展之青少年,有許多學者針對此提出不同的理論加以解釋。(詳見附錄一)

教學目標

瞭解傳統性別角色的限制,發展自我不受性別限制

反省批判社會中性別刻板印象和差別待遇,提出因應解決的方法

活動名稱

活動流程

時間

器材

備註

 

 

 

 

 

 

 

 

 

 

 

 

 

 

 

 

 

 

 

 

 

 

 

 

 

 

一、引起動機

(1)我們的生活公約:訂定班級公約,要求學生遵守。

指導語:「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上禮拜我們定的生活公約呀~~在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複習,大家看著黑板的海報以起唸喔!

(2)喚起記憶:連接上禮拜課程。

指導語:「上禮拜我們知道了有些事情,男生可以做女生也可以做,有些錯誤觀念對於性別角色是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的,而我們也知道在我們自己或別人身上有被欣賞的特質。」

(3)暖身活動

指導語:「接下來老師要讓大家看看一則廣告,我們的焦點擺在畫面中媒體所朔造的男生和女生角色的差異,看完之後我們來討論。」

播放廣告【三菱汽車~信任的幸福】

指導語:「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角色,但不需要被限制或是走入窠臼。」

「現在請大家利用八分鐘時間配合學習單,跟小組討論看完之後的感覺,也順便說說看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自己有什麼經驗也是在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或限制下。」

討論與分享

二、發展活動

指導語:「我想大家都有一些類似的經驗,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被父母、師長,甚至整個社會文化灌輸了很多刻板印象,阻止我們做那個,鼓勵我們做這個。現在我們要來看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他想跳芭蕾舞,但是他的爸爸卻阻止他。」

    播放影片【舞動人生】

指導語:「看完之後,老師請大家回想上禮拜我們有寫過的小卡呀!在小卡上我們各自寫下欣賞自己的某些特點。有些特點是比較偏向陽性性質,而有一些比較偏向陰性性質。利用我們的特質來化為力量,分組動動腦想想看,假如你就是主角,你擁有什麼力量和特質可以讓達成心願。」

指導語:「每一組有六分鐘來討論四分鐘來表達。」

討論與分享

 

三、綜合活動

鼓勵分享

給予回饋

指導語:「在傳統社會文化的薰陶下,我們每個人曾經或是現在正遭受著不公平的性別歧視,或被刻板的性別印象所壓迫著,今天我們擁有自己的力量,遇到這些狀況我們可以利用自己擁有的特質和力量,找出一個解決或協調的方法,讓自己過得更自在自由,減少被壓迫或壓迫別人的錯誤觀念。」

填寫回饋表

 

 3’

 

 

 

 

 

 

 

10’

 

 

 

 

 

 

 

  

 

 25’

 

 

 

 

 

 

 

 

 

 

 

 

 5’

 

 

 

海報

 

 

 

 

 

 

  

 

 

視聽器材

 

 

 

 

 

 

 

 

  

視聽器材

 

 

 

 

 

 

 

 

 

 

 

 

 

 

 

 

 

 

 

 

 

 

 

 

 

 

 

 

詳見附件一

 

 

 

 

 

 

 

 

 

 

 

 

 

 

 

 

 

 

 

 

 

詳見附件二

 

*附件

[附件一]

  看完了一段廣告後,利用八分鐘的時間,與自己的小組共同討論以下的句子,這些句子都還沒有完成,動動腦、轉轉頭,你會如何完成下列句子?

◎假如我是廣告中的爸爸,我對媽媽開車的想法是什麼?

                                                                      

                                                                         

◎假如我是廣告中的媽媽,爸爸對我開車的反應,我會有什麼感覺?

                                                                      

                                                                      

◎現實生活中的我,曾經發生過性別刻板印象的事情?

                                                                      

                                                                      

◎發生刻板印象的對待,那時候的我有什麼感覺?

                                                                      

                                                                      

 

[附件二]

男女翹翹板之課程活動回饋表

日期:_______________日                性別:男__________

                                  非常不滿意  不滿意  不確定  滿意  非常滿意

1.對於這次課程活動整體的滿意度         1      2      3      4     5

2.對於這次課程活動的氣氛               1      2      3      4     5

3.對於報告同學(講師)的表達能力和表現    1      2      3      4     5

4.對於整個活動進行的方式               1      2      3      4     5

5.對於整個活動內容帶給你的收穫         1      2      3      4     5

6.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參與度             1      2      3      4     5

7.對於這次活動有什麼建議和任何想說的……

                                                                    

                                                                     

                                                                     

                                                                      

                  謝謝你的參與!祝你身心愉快

 

*理論基礎 

    性別(gender)即是我們常稱呼的男性及女性的形成原因。在兩性關係中有關性別的部分,其內容涵括了生物學上的性及心理上的、社會上的及文化上的性別層面,亦即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大層面。而性教育則是屬於兩性關係中的一部份。

青少年乃指介於兒童期到成年期的一個過渡期,一般泛指13歲至19歲的年輕人(黃德祥,民87) ,而國中生階段恰巧介於此時期;此階段的青少年,除了逢青春期,生理上因生長激素分泌所產生的生長陡增現象,還包括其所引發之心理變化、社會適應等。針對此階段發展之青少年,有許多學者針對此提出不同的理論加以解釋。

以性別角色發展而言,先就以下理論加以說明:

1、   Freud的性心理發展理論

    Freud的性心理發展理論中,將性心理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及兩性期。在每個階段中,作為滿足主要來源的行為,也由餵食、排泄而轉變為性活動,雖然階段的順序不變,但各個兒童的成熟程度決定了轉換發生的時間。

    Freud認為個體在每個階段的經驗,將決定個體在成年時所具有的適應型態和人格特質,如果某個階段的需求未得到滿足或過分耽溺,可能會固著在該階段。在Freud的性心理發展理論中,一生人格的發展,主要決定於六歲以前。而在其理論中所謂的「兩性期」乃指青春期至成年以後,這時期的個體性器官成熟,生理上及心理以上所顯示的特徵上,兩性間的差異開始顯著。自此之後,性的需求轉為對相似年齡的異性,開始有了兩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識,性心理的發展於是臻於成熟。

2、   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

    Bandura (1977)認為,青少年會透過觀察歷程進行學習,模仿同樣性別的人以學到很多的性別特性,並不需要個人親身體驗或直接受到獎懲。不論是家庭或社會環境等,都足以提供許多的楷模,使其得以模仿;模仿的主要原因則在於他們於過程中被鼓勵、獎賞。因此社會學習論者亦認為,孩子是經由模仿及獎懲二個過程的交互作用以學到性別角色的。

3、   Kohlberg的認知發展論

    Kohlberg是以Piaget的認知論為基礎,針對心理分析及社會學習論的缺失提出性別角色發展歷程的看法。認知理論認為個體會去模仿或認同某一性別,是因其意識並認同自己的性別,發展出性別概念及認同,這是一種認知能力。

4、   Erickson的社會發展論

    青少年在面臨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的轉變及壓力時,常對其產生莫大的衝擊及情緒之變化,在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中,將人類的發展分為八個時期,屬於青春期(青年期)的青少年在此階段則需面臨自我認同及角色混亂的發展危機。此階段的發展重點在於:青少年需要獲得自我的獨特感,並學習獲得社會中有意義的角色與地位。Erickson認為「愛」亦是此階段朝向認定的途徑之一。透過與他人的親近共享思想感情,青年人提出自己有待驗證的自我,因其所引起對方的反應,而對自我作更加的澄清。

    除了FreudErickson針對此時期青少年身心變化所提出的理論之外,HallMargaret Mead亦提出不同的理論說明之。Hall主張青年期重大的生理變化也會導致重大的心理變化。他相信年輕人為了適應將其引入「風暴與壓力時期」(storm and stress)的身體變化所做的努力。Hall視青年期為充滿強烈、不定情緒的時期,但其會從中便得更堅強。Margaret Mead則強調文化因素在青年過渡期中的重要性;Mead認為一個讓兒童看到成人性行為,看嬰兒的出生、是死亡為自然、做工作的事、表現自信甚至優勢的行為,而且確知成人角色預期的社會中,青年人所受到的壓力很小。

    針對以上理論,面對現今青少年在現階段對自我的認同的需求,除了自學業成就中獲得之外,尚需藉由更多人際間的互動達到對自我能力的肯定,而兩性相處亦屬社會人際中的一環,是青少年所需面臨的課題之一。就心理發展而言,此階段青少年對性別已逐漸好奇,並逐漸嘗試摸索之;在這之下,當青少年對兩性的認知上不夠健全,或僅侷限於對兩性生理的認識時,常影響青少年不知道如何適當與異性相處,並自相處過程中保護自己、尊重自己及對方。往往在衝動之下,反而造成彼此的傷害,影響個體之發展甚鉅。而就青少年的認知發展而言,此時期者多已進入Piaget所謂的抽象運思期,對於認知部分上已可加強其觀念之澄清及講解,促使其對性別有更多的認識,而避免陷入迷思之中而不自覺。因此團體之設計即針對青少年對兩性生理、心理及社會部分做連貫的設計,希望藉由時次團體過程能幫助青少年對兩性的差異等兩性相關課題有更多的澄清及認識,減少其在此「風暴期」中有所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