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之『情人眼裡出西施!』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諮系95級 沈怡吟
單元名稱 |
自我探索之『情人眼裡出西施!』 |
次數 |
第一次 |
人數 |
45人 |
|||
時間 |
45分鐘 |
地點 |
一般教室 |
|||||
適用對象 |
國二學生,進入國中就讀已經將近兩年了,對於自己或是同學之間的了解有一定的熟稔程度,因而設計了這樣的課程,希望學生可以更加的了解自己和同學,希望可以對於未來自己適合的路有更進一步的幫助。 |
|||||||
教學目標 |
1.讓學生了解自我認識的重要性,不要隨便否定自己,覺察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 2.多多關心身邊同學,注意他們的優點,而不以貌取人,只在意同學的缺點。 3.讓學生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自己,對自己不再感到陌生,對於自己的個性有進一步的認識,面對未來的生涯規劃也可以較有目標。 |
|||||||
設計者 |
輔三甲91110003沈怡吟 |
|||||||
理論基礎 |
Erikson發展模式詳見附錄一。 依據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論來說,發展是一生的事,而人的一生需經歷八個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重要的危機或問題待解決。Erikson把第五階段稱為「統整對角色混淆的階段」。由於生理的快速改變並面臨教育與職業的抉擇,此時的人會質疑並希望重新界定兒童時期已建立的心理自我。青年會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以便找到自我。這種新的自我感或自我認定並不是以前身分的總結而已,再加上其他機會(需要、技能、目標及青年、成年初期的責任)的總合(Erikson,1980).。 |
|||||||
準備器材 |
視聽器材、海報、回饋單、小卡、CD-Player。 |
|||||||
活動名稱 |
活動流程 |
時間 |
器材 |
備註 |
||||
制定班級公約
分組
暖身活動 電影撥放
分組討論
發展活動 優點大搜查
分組分享
分享
綜合活動 愛的抱抱
|
一、引起動機 1. 制定班級生活公約:約定班級公約,要求學生遵守。教師帶領學生念上課規範加以解釋,並要求學生切實做到。 指導語: 「老師今天有幾條規定希望同學可以遵守,這是我們上課的共同小秘密,而我們還有一個小默契,當老師說小嘴巴時,請大家一起回答閉起來,大家一起來維持教室的秩序吧!希望大家可以按照規定,那我們現在大家一起練習一遍吧!」。 2. 將成員分組:利用亂數編排法,同學依次報數,將全班同學打散,分為十組,並發下名牌要求組長配戴上,以方便教師於課程進行中點組別起來回答問題。 3. 「情人眼裡出西施」電影的呈現: 指導語: 今天老師要播放的電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這部影片是在描寫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可是往往我們總會因為別人的外在美醜而蓋過了他的優點,所以在看這部影片之後,老師希望你們可以好好的想想,我有哪些優點?平常我有沒有因為同學的外貌而否定的別人呢? 4. 分組討論及分享 指導語: 剛剛看了影片,相信大家一定都有很多的想法想要分享,現在老師發下學習單請同學和組內的夥伴好好的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平常是不是都因為同學的美醜而決定了他們的優缺點?那自己是不是能接那自己的優點及缺點呢? 二、發展活動 1.優點大搜查: 指導語: 現在請每一個人用左手寫下自己看見自己的三個最大優點,寫完之後將小紙條折起來,不要被其他人看見,由組長統一收集後,全組同學一起來拆開這些紙條,猜猜看這些優點到底是在說哪一位同學,第一輪請每一位同學都猜猜看,不要說出答案,第二輪時公佈答案,大家一起來說說看已同學的角度是否擁有這樣的優點、特質,並一起來說說為什麼。 2.分組分享: 指導語: 是不是有很多同學有這一些優點可是我們卻都沒有發現,好像平時都只有注意到同學們的外表及缺點,常常我們評斷一個人都是先由外表著手,其實,真正的美醜應該是看內心,而不是看外貌,現在,請大家互相分享在這個體驗過程當中,大家的心得及想法! 3.全班分享: 邀請各小組的一位成員起來分享自己的想法,並鼓勵學生予同學分享完之後給予回饋,教師亦應該給予同理及支持。 指導語: 「老師現在希望每一組可以至少有一位組員願意跟我們大家分享他在這個體驗過程的想法,希望大家都可以勇敢的舉手說出自己的觀點,勇於舉手也是一種很棒的優點喔!也希望每一位同學都可以給起來分享的同學熱烈的掌聲及回饋。」 三、綜合活動 1.愛的抱抱: 教師發下三張小卡讓同學們可以寫下給一些平常比較不熟悉,互動比較少的同學一些讚賞他的話,寫下他的優點,和想對他說的話。 指導語: 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靜下心來想想,大家已經同班有一段時間了,是不是已經發現很多同學的優點了?是不是有很多話想跟平常比較少接觸的同學說呢?那現在老師希望你們可以把想對同學、好朋友說的話寫下來,前面這裡有一棵愛的大樹寫完的同學,就把它黏在大樹上,下課之後,大家可以來前面看,並給給你迴饋的同學一個大大擁抱吧!」
2.交代回家作業: 指導語: 「下課之後老師希望你們可以多多練習給身邊同學多一些的正面鼓勵,多多誇獎別人,這星期至少誇獎五個人並且記錄下來,或許一開始會有一點害臊,不過相信你們的同學一定會很高興的,下次上課老師會請同學上台分享你們的心得。」 |
1’
2’
15’
7’
7’
5’
3’
4’
1’ |
海報。
視聽器材
CD-Player 學習單(附件一)
小卡
CD-Player
小卡
回饋單(附件二) |
|
*附件
[附件一]
『情人眼裡出西施』學習單
(1)如果你跟劇中的男主角具有這樣的特別能力,你覺得你的世界會變成怎樣?
(2)你覺得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比較注重一個人外表還是內涵呢?
(3)寫下你看完這一部影片的想法,並何其他組員分享吧!
[附件二]
團體輔導 自我探索之「情人眼裡出西施」課程活動回饋表
非常不滿意 不滿意 滿意 非常滿意
1. 對於這次課程活動的整體滿意度 1 2 3 4
2. 對於這次課程活動的氣氛 1 2 3 4
3. 對於教課老師的表現 1 2 3 4
4. 對於活動內容的滿意度 1 2 3 4
5. 對於活動所帶給你的收穫 1 2 3 4
6. 對於整個活動有無其他建議或想法?
-----------------------------------------------------------------------------------------------------------
-----------------------------------------------------------------------------------------------------------
-----------------------------------------------------------------------------------------------------------
*理論基礎
Erikson是第一個詳細描述從嬰兒到成人的發展歷程,如同胚胎或 Epigenetic的發展般,其特色在於有系統、有結構,一個階段完成才能導致下一階段的發展,身體的每一個器官系統都有其發展的特定時間。
他規劃出人類發展的兩個基本假設:
(1)人格及其發展受到先天決定的規則與廣泛的社會之交互作用影響。
(2)每一項發展與全部的人格與一生都有關連,發展後仍會受到的影響。
發展危機
每一個階段都有危機,在這期間特定項目的力量及技巧被發展及測驗,如同生病時發高燒般,成功的話症狀就會解除。危機的出現有特定的時間,每一個階段的危機都是一種新的技巧或態度的學習,它很難被真的看到,只有在事後看到是否己渡過那個關卡。
人類發展八階段
|
|
年齡 |
佛洛依德 |
艾瑞克森 |
||
出生至一歲半 |
口腔期 |
口腔的樂趣,口慾的滿足 |
信任感由此建立 |
家人社會支持可促進建立 |
一歲半至三歲 |
肛門期 |
藉大小便的訓諫漸漸的會控制身體的功能 |
自主性的建立,避免自我懷疑 |
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三至六歲 |
性蕾期 |
性別角色認同 |
自我進取心出現但挫折時會有罪惡感 |
因為孩子的熱心反而遭到斥責.太多斥責,太多罪惡感出現,進取心會喪失. |
艾瑞克森社會期發展論
A. 基本要義:
1. 個體發展中有敏感期(即危機點):每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危機。而危機即是轉機,人從經驗中去調適,一旦調適機制作用,突破危機。
2.八大心理社會期:由以12-18歲為尋求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整個生理發展影響心理,統整訊息,尋求自我認同來自於別人的肯定。
3.在教育上的涵義
B. 青少年四種統整形態:
1.定向型:較少統整危機
2.早閉型:老師與醫生多屬此類型
3.迷失型:老師最大的挑戰
4.未定型:最多比例屬此
依據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論來說,發展是一生的事,而人的一生需經歷八個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重要的危機或問題待解決。Erikson把第五階段稱為「統整對角色混淆的階段」。由於生理的快速改變並面臨教育與職業的抉擇,此時的人會質疑並希望重新界定兒童時期已建立的心理自我。青年會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以便找到自我。這種新的自我感或自我認定並不是以前身分的總結而已,再加上其他機會(需要、技能、目標及青年、成年初期的責任)的總合(Erikson,1980).。
學者Ginzberg等人則將個人的生涯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幻想期、試驗期、實現期,其中試驗期是指十一歲至十八歲的青少年時期。青少年在十一、十二歲時開始覺察並培養其對某些職業的興趣;十三、四歲時,則以個人的能力為核心,培養自己所感興趣方面的能力。
此外,Super認為每一個生涯發展階段都有其特定之生涯發展任務,並且前一階段之發展任務達成與否,關係著後一階段之發展情況(林淑玟,民78)。他並將生涯發展分為五個階段:成長期、探索期、建立期、維持期、衰退期,其中,成長期是指十四歲以前的兒童或少年,開始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的需要,並且經由現實環境而不斷地嘗試錯誤。十三、四歲所考慮選擇職業的因素則為自己的「能力」。
而國內學者金樹人認為,國中時期的學生正處於個人生涯發展的抉擇階段,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投入就業,也可以參加職業訓練或是就讀高中,高職等。而不管升學還是就業,所選擇的學校、科別、或就業行業,都將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一生,因此,此時的生涯輔導工作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Super的發展論(1953,1984)主張:
人的生活階段是處於「生長、探索、建立、保持和衰退」五個時期中依序進行,然而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則是在生長階段的能力時期,大約是十三到十四歲,其自我概念的發展係經由與重要他人認同逐漸產生,而「需要」與「幻想」則是此期最主要的特質;另外,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社會參與以及現實的歷練程度慢慢增加,使得興趣與能力因素愈趨重要。
這個時期的發展任務是發展自我形象、發展對工作的正確態度以及瞭解工作的意義。由於每個人在能力、興趣及人格特質上均有差異,因此,自然形成每個人在個性特質上各有所適的情形,並且Super認為每個人均適合從事許多種職業,而每種職業也同時需要具備特別的能力、興趣與人格組型,但它有很大的彈性,可以容許個人從事不同的職業,甚至容許不同的個人從事同樣的職業;本方案第一、二次團體即以此觀點出發,旨在幫助國一學生瞭解與發現自己關於自我概念及興趣的部分,並促成學生進一步發展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