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衝突RUN RUN RUN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96級 楊宗緯、蔡志勇、洪瑋蔓、黃哲瑄、曹鏸文、李育禎、蔡佩如
單元名稱 |
親子衝突 RU N RU N RU N |
單元時間 |
45分鐘 |
適用年級 |
國中一~三年級學生 |
適用人數 |
35人 |
編製日期 |
2005/12/23 |
帶領日期 |
2005/12/26 |
編製人員 |
輔三乙 楊宗緯、蔡志勇、洪瑋蔓、黃哲瑄、曹鏸文、李育禎、蔡佩如 |
||
教學目標 |
一、協助學生找出產生親子衝突的原因。 二、協助學生學習處理親子衝突和親子間溝通的方法。 三、協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親子間溝通的需要。 四、協助學生了解自己處理衝突的模式並改進之。 五、促使學生能在衝突中學習了解父母並願意營造雙贏。 |
||
教學方法 |
團體活動、小組討論、腦力激盪、角色扮演、課程教授和討論 |
||
學生分析 |
此次團體實施對象為國中二年級學生。國中生常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和父母之間的大小衝突。而衝突的發生,最可能的成因就是起始於溝通不良。因此學生們必須多充實關於有效溝通的技巧和方式,進而落實在生活中,以達到和父母維持和諧關係與良性溝通的目的。 |
||
教學資源 |
單槍投影機、筆記型電腦、音樂(活動配樂)、CD player、籤桶、A4紙4張(情境題) 、武功秘笈35本 |
||
理論依據 |
透過團康活動之運用,藉以達承先啟後之成效,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亦展開團體之主題。根據引起親子衝突之各家學派、各項原因,以及解決衝突之策略,本組自行制訂「天龍八招」,用於團體輔導之上。最後,透過角色扮演之運用,一方面藉以檢視學生學習之成效,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夠設身處地思考親子衝突之解決策略。 |
||
教材參照 |
1.王鍾和(民87年)。學生輔導雙月刊。57期。 2.台灣心理諮商網(無日期),民94年12月20日取自http://guidance.heart.net.tw/ 3.教學團康 / 張輝道(民86) 編著 臺北市 : 師大書苑出版 4團康遊戲 / 王百祥(民81) 著 臺北市 : 眾文圖書 |
||
教材分析 |
暖身活動: 透過這樣的團康遊戲,除了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平常生活中與父母親發生衝突的原因外,也可在遊戲中體會家庭衝突中可能會帶來的不安全感,經由這樣的思考和感受,以利教師引導接下來的教學目標。
二、目標活動: 此活動的用意在於,讓學生思考親子衝突的原因,並提供一套因應親子衝突的解決方法。我們用淺顯易懂且趣味的語彙來說明『天龍八招』,讓學生有更多的興趣去接收和學習課程內容。同時希望學生不但能了解『天龍八招』的意義外,更能實際地應用在日常生活的親子衝突上,學習如何理性、有效的化解親子衝突,進而增進親子關係。
三、結束活動: 第三個活動為戲劇演出,主要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透過狀況劇的排演、討論,學習與父母發生爭執時,該如何就目標活動所學的溝通技巧[天龍八招]來和父母理智地進行溝通,以達成交換意見和修復關係之目的。在討論的過程中,不但能集思廣益,看看同學不同的解決方式,也能練習如何有效應用各種溝通技巧來和父母商談,進而將此能力應用在真實生活中。 |
教學活動 |
時間 |
備註 |
一、雞飛狗跳 |
共13分鐘 |
暖身活動 |
活動目標:藉由遊戲的過程,學生可以思考親子衝突發生的原因,並體會到親子衝突中,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為下一個活動作準備。 |
||
1•將全班同學分為3人一組,約12組(將教室桌椅座位排成ㄇ字形) 【指導語】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上課一開始我們要先玩一個小遊戲喔!遊戲名稱叫『雞飛狗跳』請每一位同學離開座位到前面來,在老師面前排成三行的隊形。每一列三個人一組,第一行的人當爸爸,第二行當媽媽,第三行當小孩。大家分好組了嗎?有沒有人那組不滿三個人的阿?(不滿的人要下去補人數,或當小天使)好了的話,老師先說明一下遊戲規則喔! *發號碼牌 2•老師先說明遊戲進行的方式 遊戲規則 當遊戲開始時: 老師念到『爸爸拋妻棄子』時,爸爸要跑到別組去,與別組相同角色的人互換。 老師念到『家破人亡』時,三個人都要跑到別組去,與別組相同角色的人互換。 老師念到『夫妻吵架』時,爸爸和媽媽就要趕快跑到別組去,與別組相同角色的人互換。 老師念到『小孩離家出走』,只有小孩跑到別組去,與別組相同角色的人互換。 老師念到『媽媽紅杏出牆』,當然就是媽媽跑到別組,與別組相同角色的人互換。 遊戲有兩個要注意的地方: 1•當老師喊停時,每個人都不可以動,跑出去的人不管跑到哪一組,最後一定是有1有2有3的一個小組 2•沒有組成一個家的人就當小天使,小天使的人,必須給我們大家做一些小小的分享喔! 分享 分享的內容很簡單,說出自己、或是你知道的親子衝突原因,只要是和會爸爸媽媽產生衝突的原因都可以說 示範 好,那老師先示範一次怎麼搭成一個家庭給大家看,我們請一組同學來和老師一起示範。(爸爸媽媽手搭手,小孩蹲在中間) 3•遊戲開始+訪問小天使 那現在大家搭好一個家庭了的話,我們現在先來試玩一次喔! 小天使:「小孩離家出走」(同學們玩完)。嗯,(如果有錯的部分,leader得重新說明)那看來大家好像都會玩了,那我們就要正式開始我們的遊戲囉! 1.遊戲約為4~5次(包含一次試玩) 2.教師提醒學生發言時須注意不得打斷或批評別人的發言。 3.教師複述一次學生的發言 4•小結論 教師做結論(回饋整理同學的發言和連接下一個活動,請同學回位子上坐好) |
2分鐘
2分鐘
8分鐘
1分鐘 |
PPT(遊戲規則、背後黏貼的號碼牌) |
二•天龍八招 |
共10分鐘 |
目標活動 |
活動目標:此活動的用意在於,讓學生思考親子衝突的原因,並提供一套因應親子衝突的解決方法。 |
||
1.教師逐一說明「天龍八招」中的用意與可行順序 【指導語】 剛剛我們討論了許多可能會和父母發生衝突的原因,不知道同學有沒有想過,有些親子衝突是不是可以避免呢?如果真的沒辦法避免,當我們和爸爸媽媽起衝突時,要怎麼處理才是最洽當的呢? 老師接下來要教你們幾招面對親子衝突的武林祕招,讓大家可以用最有智慧的方式處理衝突。大家有看過周星星的『功夫』嗎?老師今天要教你們的是比周星星更厲害的天龍八招 【天龍八招】 1.天龍一招=氣縮丹田---深呼吸 面臨衝突時,利用深呼吸調整一下心情,會有很大的緩和效果喔。
2.天龍二招=獅吼功---主動開口 面臨衝突時,如果已經調好自己的情緒,可以主動開口和爸爸媽媽溝通,化解僵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天龍三招=唯我獨尊---我訊息 試著表達內心的想法,把真正的感受和需求說出來。 4.天龍四招=太極神拳---用語溫和、對事不對人。 和爸爸媽媽溝通時,即使自己對,也要注意用詞與態度,更不可作人身攻擊,只要不躁進和強迫,多談幾次對方自然會在誠意下解除武裝。
5.天龍五招=玉女心經---同理心 試著和爸媽角色互換一下,想一想這個衝突事件中,如果你是爸爸媽媽,會有怎樣的想法和感受。
6.天龍六招=龜派氣功---集中焦點,個個擊破 衝突時,最重要的是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試著和爸爸媽媽一次只討論一個問題。 例如:晚上超過門禁時間回家,爸爸媽媽很生氣的責怪你上網咖、成績退步、交壞朋友等等。可以試著和爸媽溝通就晩歸的這個問題先做討論。
7.天龍七招=輕功水上飄---澄清誤會,讓對方有時間解釋。 許多衝突常是語詞或心意被誤解,若給對方足夠的時間與機會解釋,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要好好聆聽爸媽的感受和想法,才能跨出溝通的第一步喔!
8.天龍八招=乾坤大挪移---不翻舊帳 發生衝突時,應該先處理當下衝突的問題,而非將以前爭執的問題一併討論。 |
1分鐘
9分鐘 |
準備器材: 筆電、ppt、 CD player 發天龍八招秘笈 |
三•抓馬(drama)時間 |
共19分鐘 |
目標活動 |
活動目標:讓學生從『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透過狀況劇的排演、討論,學習與父母發生爭執時,該如何就目標活動所學的溝通技巧『天龍八招』來處理衝突。 |
||
1•學生分成4組,再依分組狀況,指派各組組長上台抽籤,抽得某一親子溝通主題,以戲劇方式呈現。 2•教師引導學生將本活動所介紹的「天龍八招」中帶入設定情境中,看看是否有較好的處理結果。 【指導語】 哈囉!各位同學,在看過剛剛精采的天龍八招以後,大家有沒有迫不及待地想要發功一下勒?老師準備了四個情境要讓大家練功。每一個情境都會附上兩個招術。請各組負責一個情境,需要演出衝突的過程,和使用招術的情形喔。大家有5分鐘的準備時間,每一組有2分鐘的表演時間,請各組派一個人出來抽題目,抽完就可以開始討論了。 ※演出情境 情境一:成績單發下來,月考成績明顯退步,老師要求帶回家讓家長簽章,爸爸大發雷霆.... 招式一 唯我獨尊 招式二 乾坤大挪移
情境二:做功課時,邊聽音樂,被父母指正…… 招式一 氣縮丹田 招式二 太極神拳
情境三:同學來電談八卦許久,遭父母責備,誤以為結交異性朋友.... 招式一 玉女心經 招式二 輕功水上飄
情境四:想買名牌球鞋,遭父母反對,衝突後,冷戰好幾天.... 招式一 獅吼功 招式二 龜派氣功 3•學生討論時間 4•學生演出時間:一組2分鐘*4=8分鐘(1分鐘連結) 5•教師回饋時間 教師做演出後的綜合討論,向學生強調「解決親子衝突,豐富家庭生活」的意義。輔導學生以不同角度的思考,讓學生在日後的親子互動中具有「不刻意製造衝突」、「不害怕衝突」、「處理衝突,製造雙贏」的能力,進而改善親子間溝通 |
1分鐘
6分鐘 9分鐘 3分鐘 |
|
四、結論 |
共3分鐘 |
結束活動 |
活動目標:為今天的三個活動做連結,並徵詢是否有學生想要發表心得或發問,最後結語 |
【附件一】
【抓馬(drama)時間】
各組就所抽到的情境題自由發揮,但必須使用所附的2個招式。
※演出情境
情境一:
成績單發下來,月考成績明顯退步,老師要求帶回家讓家長簽章,爸爸大發雷霆....
招式一 唯我獨尊 招式二 乾坤大挪移
情境二:
做功課時,邊聽音樂,被父母指正……
招式一 氣縮丹田 招式二 太極神拳
情境三:
同學來電談八卦許久,遭父母責備,誤以為結交異性朋友....
招式一 玉女心經 招式二 輕功水上飄
情境四:
想買名牌球鞋,遭父母反對,衝突後,冷戰好幾天....
招式一 獅吼功 招式二 龜派氣功
理論基礎
前言
人際溝通不但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如何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及暢通的管道,是發展和諧人際關係重要議題之一。而親子溝通亦屬於人際溝通的一部分,只是溝通對象限定在父母與子女間。它包含父母與子女間意見、思想、情感、態度、喜好等等訊息的交流,覺知彼此訊息傳遞與交換的歷程,以增進親子間的和諧與品質。然而親子之間的互動過程中,卻有可能因為溝通不良,進而引發爭吵、甚至是關係的破裂。因此擁有和諧的親子關係,首要之務便是建構有效而良好的溝通模式。也唯有如此,才能將衝突的機會減到最低,這就是我們針對這個主題來設計方案的原因。以下的理論基礎部份,我們將分成四個部份來探討:
1. 親子衝突的成因
2. 親子衝突的解決策略
3. 角色扮演在團體輔導中的應用
4. 團康活動在團體輔導中的應用
一、親子衝突的成因(王鍾和(民87年)。學生輔導雙月刊。57期。 p.32~p.41。):
在理論基礎方面,Erikson、Piaget、Chafetz、Freud、Ellis、Selman、Davis等人均對親子衝突的理論基礎有不同的主張,說明如下
1、認知發展論的觀點
根據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論,青少年期的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self-identity)
,其認同的危機產生於青少年想擺脫情緒紊亂,而同化相互衝突的價值觀。如果青少年在評估許多價值觀後,認同了與父母不一致的價值觀時,就可能會產生親子衝突。此外,Piaget的認知發展論中亦主張,在十一歲以後兒童的認知發展將達到形式運思的階段,因此,青少年已開始會運用如同成人般抽象思考的思維方式,同時,他們也會重新思考與父母的關係,並高度需求獨立自主。此時,父母如果不能明白青少年在認知發展上的轉變,親子間就容易因不平等的關係以及不一致的需求而產生衝突。
2、社會控制論之觀點
社會控制論者認為,父母自子女一出生即握有對子女物質與情感支持的控制權。因此,即使孩子到了青少年階段,他們在情感與物質方面仍然十分依賴父母的支援。所以,父母對他們依舊掌握著相當大的權力。如果父母欲以此權力作為控制孩子的手段,親子衝突也就無可避免。
3、人際知覺之觀點
Selman(1980)在研究五至十八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對親子關係的知覺時,將親子關係歸納為四個階段:
(1)階段一:此階段的親子關係好似老闆與受雇者(boss-servant)的關係。父母親就如同老闆,提供孩子特定、立即性的需要。對孩子來說,為了獲得需要的滿足,順從父母是必要的。親子衝突主要是來自於父母的懲罰,不過孩子也很容易忘記這些事件,衝突似乎無須『解決』。
(2)階段二:此階段的親子關係即所謂的照顧者與幫助者(caretaker-helper)的關係。小孩需要父母的照顧和保護,而小孩亦能帶給父母歡笑、分擔其憂勞。在此階段中,孩子認為父母懂得多,因而願意順從父母、任同其意見。孩子表現不佳時,父母會使用懲罰,但這其實是一種教育孩子的工具,父母藉此保護小孩遠離危險、並讓孩子明白對他們的期望。此階段較少親子衝突的問題。
(3)階段三:此階段的親子關係是輔導員與需求滿足者(guidance counselor-need satisfier)的關係。孩子認為父母可藉由觀察孩子成長的過程來獲得需求的滿足,而父母同時也扮演了如同輔導員般的助人角色。儘管孩子仍舊認為父母會作許多可靠的判斷,但不再像以往般絕對順從父母的意見了。他們相信愛與親密是互惠的,順從父母的理由是因不願意破壞親子間的互惠關係。親子間會發生衝突主要是來自彼此的價值觀有著極大的出入,而不在於誰對誰錯的相互指責。
(4)階段四:此階段的親子關係是容忍與尊敬(tolerance-respect)的關係。認為親子間的相處應相互尊重,父母應能寬容孩子心理需求的轉變,而孩子也要學習留意父母的心理需求。在此階段中,親子間的衝突會相當明顯,原因源起於親子間不平等的關係及不同的需求和期望,也可說是『順從』與『尋求獨立』的一種拉距。孩子以為懲罰是父母對挫折的發洩,或是對控制子女權力的眷戀。
4.文化人類學之觀點
大部分的人類學及社會學者認為,青春期的狂飆現象是受文化因素的影響,而親子衝突的問題與特殊的歷史及社會狀況有關,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他們在觀察原始部落時發現:小孩到達一定年齡後即進入成人階段,必須扮演成人的角色、負擔成人的責任。由於沒有經歷過所謂的青春期,因此也就沒有青少年的反抗現象。
相對地,在現代文明的國家中,由於社會變遷的結果,使得親子接觸的時間減少、家庭的社會化功能減弱,因而親子間的價值觀容易分歧,親子衝突亦在所難免。
Davis(1940)就曾以親子文化差異的觀點說明親子衝突存在的原因。他認為,親子衝突之所以產生的原因有三:(1)父母與子女因出生時代背景的不同,故其文化本質上會有差異;(2)父母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其社會化的速度比子女慢,因此親子間的觀念差異漸大;(3)父母與子女在年齡上的差異,很自然地造成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的差異。
上述觀點,是以往學者所提出的理論;而台灣學者在這方面也有些統整性的看法。根據李美枝(民80)的研究及王鍾和(民87)個人的觀察,發現親子間的意見不合或感情不睦,多半起因於經濟、價值觀、權力、以及溝通不良四方面:
1.經濟方面:可能是由於青少年階段仍須仰賴父母物質方面的支持,孩子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只能順從父母的期待,但若遇到金錢或家事的分配不均時,便可能引發衝突。
2.價值觀方面:可能是由於年齡、成長背景、性格、文化因素等所造成彼此在意識形態及生活方式上的不一致而來。
3.權力方面:可能起因於父母對子女的權力控制,他們企圖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子女符合自己的期待與要求,結果導致衝突。
4.親子溝通不良方面:包含了諸如語言障礙、理解錯誤、訊息未充分交換、過去溝通不良經驗的強化等所導致的衝突。
儘管導致衝突的原因歸納為上述四種來源,但大部分的衝突並非來自單向,而是來自雙方、且混雜各種不同的成份的。
二、親子衝突的解決策略
當衝突出現時,親子雙方處理的態度,可能為二:一是順其自然置之不理,一是找出策略尋求解決。前者是消極的,不去處理問題,而讓事情過去算了。有可能父母會企圖以有利於本身的方式調解(因此父母居於勝利地位),也有少數父母為避免糾紛而採用過份寬容的態度放縱子女(子女居於勝利地位)。但此種方法僅是治標不治本,問題終究存在,甚至引發將來更多的衝突。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法是能夠使雙方均達到「不敗」或「雙贏」的方法,不會傷害到任何一方,也能使衝突在彼此的同意中獲得解決。以下提供六個步驟作為參考(王鍾和,民87):
1.認清並界定衝突:父母必須讓孩子注意到問題,並且願意共同解決。父母可以選擇適當時機(如避免孩子精神狀態不佳、或有重要事情牽絆時),明白告訴孩子彼此有些問題需要解決。使用『我訊息』,向孩子說明自己的想法、感受、期待,避免責備、否定孩子,讓他相信你確實有誠心,想化解彼此的衝突。
2.尋找各種可能的辦法:父母可以嘗試引導、鼓勵孩子先說出他對問題解決的觀點,然後再告訴孩子你所想到的方法。很重要的是,要秉持平靜、接納的態度,先不對任何解決方案作評價。
3.評估所有提出來的解決辦法:此時,父母與孩子共同評估辦法的可行性,挑選出一些比較可能被雙方接受的方案。要提醒的是,雙方要坦誠說出自己的感受。如『這辦法對我不公平』、『我不滿意這個辦法』。
4.決定最合適的辦法:如果所有的意見和反應的交換都是開放而坦誠的話,自然就會產生一種顯然較好的解決方法。父母毋須將任何的決定視為『最終』且不可改變的。你可以邀請孩子一同試試看這個雙方都願意接受的方法,同時要讓孩子明白雙方都該對此約定負責,一起把問題解決。
5.實行決定:當親子雙方都明確同意最後的解決方案後,父母要與孩子討論具體的實行細節。比如分配家事的衝突,可能要討論:『多久做一次?』『什麼時候做?』、以及『做到怎樣的程度才合乎要求?』。
6.追蹤評估實行後的結果:並不是所有『沒有輸家』的策略都是令人滿意的。因此,在實行一段時間後,父母與孩子必須交換對這個決定的想法,看看是否需再加以修正。
三、角色扮演在團體輔導中的運用
簡單來說,「角色扮演就是在一個假設環境中,相當投入地模擬行動」(Yardley-Matwiejczuk,1997,引自王沂釗,民87)。而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透過戲劇演出來建構出當時可能發生的情況,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的方法等,而這些始能激勵更多的溝通,而藉以發展出學生設身處地之思考模式。學者陳均姝(民87)亦曾提出角色扮演運用在團體輔導中的四大功用,以下列舉以輔助說明(台灣心理諮商網(無日期),民94年12月20日取自http://guidance.heart.net.tw/):
1.價值澄清
藉著扮演不同的價值觀,可以讓孩子思考澄清個人的價值觀以及了解到多元價值
的存在。
2.衝突、問題解決的學習
具體發展衝突、問題解決可行的技巧與態度,有助於現實生活問題解決。
3.同理心的培養
發展對於各種角色的情感、情緒與動機的了解,真正進入一個角色的思維中,透
過體驗產生對人的包容與瞭解。
4.溝通與分享能力的訓練
藉由討論的同時也在擴展思維,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及與別人溝通、分享的能力。
四、團康活動在團體輔導中的應用
在許多團體方案裡,總是穿插著團康性質之活動,而的確,小小的團康活動,看似微不足道,但卻佔著舉足輕重之地位,尤其是一開始的暖身團康活動,對於整體氣氛的營造、教學主題的連結、學生腦力的激發皆大有助益。其在團體輔導活動中功效如下:
1.引導進入教學主題
團康活動的設計必須依據老師當日的教學主題,如此才能達到啟後之效。在活動結束時,教師若能針對活動過程和內容,適度的引導進入一個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育主題,將有助於許多觀念的教化及態度的養成,以連接後續的發展活動。
2.引起學習動機
在正式上課前如果能來一場團康遊戲,即一開始就能給學生一些新奇,不僅可以安撫班上紛亂的秩序外,也能讓學生有種躍躍欲試的衝動,進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並引發其往下學習的興趣。
3.打破小團體,幫助互動
團康,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團體進行一項健康的活動,因而團康是透過多人之間的接觸和互動才能建立的。團康通常會以分組方式進行,透過分組,不僅可以打破學生以往局限在某一特定團體的交流範圍,而能增進與他人的訊息交換,也透過這樣的分組,進而能凝聚整組的向心力,使每一個人在這個隨機組合的團體裡體會參與感和責任感。
4.製造氣氛,以利學生思考和自我表達
團康中,透過任務的給予和指派,產生彼此競爭的緊張氣氛,而遊戲本身所蘊含輕鬆活潑的特質,也帶動整個班級歡樂的氣氛,在這兩者交互作用下,催化學生對周遭環境的感受性,刺激學生不斷思考如何完成任務,並提高自我表達能力。
本組報告試圖透過團康活動之運用,藉以達承先啟後之成效,引起學生動機亦展開團體之主題。而根據引起衝突之各家學派、各項原因,以及解決衝突之策略,本組自行制訂「天龍八招」,用於團體輔導之上。最後,透過角色扮演之運用,一方面藉以檢視學生學習之成效,另一方面,更使學生能夠設身處地,思考衝突之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 王鍾和(民87年)。學生輔導雙月刊,57期,p.32~p.41。
2. 台灣心理諮商網(無日期),民94年12月20日取自http://guidance.heart.net.tw/。
3. 張輝道(民86年)。教學團康。臺北市 : 師大書苑。
4. 王百祥(民81年)。團康遊戲。臺北市 : 眾文圖書。